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下亦通一门,有石跨其外而不甚高。
西透小隙而上,悬崖之侧,有石平峙为台。
其上悬绝处,有洞南向甚深,若能梯阶而升,亦异境也。
游砥柱日独随一骑导而浮江,并尽此胜。
白崖堡南岩,在城南十六里。
由洋渡北岸溯江西行,转入山坞则堡在其中。
盖其山南北回合,又成一洞天矣,洞在南山之上,重门北向,高缀万仞之壁,自堡中望之,即在举首间,而无从着足。
岩下石脚外插,亦开裂成纹。
初开捱数隙,如升层楼,而不知去洞犹甚远;复出重之,而后觉枪榆枋者榆树和檀木挺立,无及于垂天之翼也。
既而土人秦余至,为秉炬前导,仍从山口出,循南山之东而转其南始拾级上,得一门东南向,是为后洞,〔正对卓笔、青狮岩诸峰。
〕由洞中东北上跻,乃暗而需炬,更转而北,其上甚峻,遥望天光中透矣,益攀跃以升,得一隙仅如掌,瞰其外辟巨门焉,则上洞之下层也。
隙隘不容侧身向外,只可俯眺而已。
从其内更上跻,透隘而出,则洞门岍然,北临无地,向之仰眺而莫可及者,今忽身跻其上矣。
此洞甚高,呼吸可通帝座,其前夹崖下陷,以木横架而补其阙,即堪憩托,然止可凭揽诸峰,非久栖地也。
仍从内隘下,再窥其外第二层洞,亦以为不可到矣。
姑以杖从隙中投之,再由故道俯级直坠,抵前遥望天光处,明炬遍烛,于洞北崖下得一穴焉。
其口甚隘,亟引炬蛇行而入,其中渐高而成峡,其底甚平,数丈后宛转东折,又数丈而北透,则其门北向高裂,有巨树盘根洞中,偃yǎn仰卧出洞外,是为第三层洞。
洞前平石如掌,上下皆危崖峭壁,轰悬无级。
回首上眺,则层门重叠,出数十仞之巅者,即上洞与第二层洞也。
稍悬平石而东,峡壁间有藤树虬络,乃猱升猿引以登。
半晌,遂历第二层外洞,前所投杖俨然在也。
其洞深三丈,高五丈,嵌上下两洞之间,而独不中通,反由外跻。
因为吟句曰:“洞门千古无人到,古干虬藤独为谁?投杖此中还得杖,三生长与菖坡通”
猖披“,衣带不整,引中为任意而为,随。”
乃仍挂枝下,循平石篝火穿第三层洞入,再抵前遥望天光处,则仍还后洞腹中矣。
盖是洞如蹲虎,中空如腹,而上洞则其口也。
第二层洞在其喉管之外,向从隙外窥处则喉管也。
人从喉管上透,出其口,由喉管下坠,抵腹中。
第三层洞为其脐之所通,故在腹之前。
后洞乃其尾闾lǘ门边,故在腹之下云。
白崖堡南山下洞,在后洞之西三百步。
洞门亦东南向,洞外高崖层亘,洞内即横分二道,一向西南,一向东北,皆稍下从洼中入,须用炬矣。
从西南者,数丈后辄分两层,下层一穴如井。
由井下坠,即得平峡,西行三丈,又悬峡下坠,复得平洼,其中峡窍盘错,交互层叠,乳柱花萼,倒垂团簇,不啻千万。
随行胡生金陵人。
折得石乳数十条,俱长六七寸,中空如管,外白如晶,天成白玉搔头即“簪”
的俗称也。
又有白乳莲花一簇,径大三尺,细瓣攒合,倒垂洞底,其根平贴上石,但悬一线,而实粘连处,蒂仅如拳,铲而下之甚易。
第出窦多隘,且下无所承,恐坠下时伤损其瓣,不忍轻掷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