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有岐西渡支溪,直蹑西峰者,小路也;自支溪之东崖,陟坡循峡而北入者,大道也。
余乃从大道北上坡。
半里,由坡峡平行,一里,随峡折而北,路缘堑,木丛路旁,幽箐深崖,令人有鸟道羊肠之想。
一里余,峡渐从下而高,路稍由高而下,两遇之。
遂西陟峡中细流,复从峡西蹑峻西上,即盘而北,乃知是为中悬之冈,其西复有峡流自北来,与所涉之峡流即会于冈前。
缘冈北上一里,左右顾瞰,其下皆峡,而流贯其中,斯冈又贯二流之中,始觉西尖之岭,峰隆泉缩,不若此之随地逢源也。
从冈脊北向,以渐上跻,亦以渐转西,二里,登冈之首,望其冈,犹自西峰东突而下者。
盖山脊自西南来至此,既穹南山一重,即从其北峡中度而北,再起中峰,又亘为此山一重,即从其北岭环支而东,又亘为北山一重,恰如“川”
字,条支东南走而所上者,是其中支也。
从冈首又西向平行二里,直抵其西中峰最高之下,乃循其峰之东崖西南上,一里半,是为乱石冈,遂凌其峰之崖,下瞰南峡之底,即其中度处也,峡中之水遂东西分焉。
由岭崖最高处西转而下,逶迤曲折,下四里,复从冈上西北行,忽见冈左右复成溪而两夹之,其溪流分大小。
平行冈上二里,即从其端下,西渡大溪。
由溪西上坡,稍转而北,半里,从北峡转西,遂向西坞入,于是溯西来大溪之北,循北山西行矣。
二里半,有村在溪南,倚南山之坡,北山亦至是南突,路遂从所突峡中上。
乃踞峡石而饭。
又一里,盘其南崖,从崖转西。
又一里,逾其西坳,乃西下坡。
半里,抵坡之西麓,其西复开成坞。
半里,路循溪北之山,又有村倚溪南之麓,与前倚溪南之坡者,皆所谓“夷村”
也。
西行三里,一溪自南峡来,路亦随之南转。
稍下,渡西来小水,从南坡西上,二里逾其坳,西北下一里,下至壑中。
其壑南向,而大山环其北,又有小水东南流,当亦下大溪者,而大溪盘其东南峡中,不见也。
渡小水,又西上一里,透西坳出,始见西坞大开,大溪贯其中,自西而东,抵所透坳南,破其峡壁东去,其峡逼束甚隘,回顾不能见。
西下坡半里,抵坞中,遵溪北坞西行,半里,过一小村。
又西一里,忽坞塍间甃砖为衢,半里,绕大村之前,又西半里,抵村侧新桥而止,是为大舌甸村。
其坞来溪为田,坞环而田甚辟;其村倚山为衢,村巨而家甚古,盖李氏之世居也。
村后一山横拥于北,又一山三峰递下,斜突于西南。
有小流自其峡中出,由村西而南入大溪,架桥其上,西逾之,遂循斜突南峰下西南行。
二里,抵其西垂,则大溪自南直捣其麓,乃逾堰东向。
其麓为水所啮被水冲刷浸蚀,石崖逼削,几无置足处。
历堰之西,上流停洄,自南而北,路从其西转而南入峡。
又行南峡一里余,则有石梁一巩,东西跨溪上,是为独木桥。
路从桥西直南上坡;其逾桥而东者,乃往省大道。
是桥昔以独木为之,今易以石,有碑名之曰蹑云,而人呼犹仍其旧焉。
桥侧有梅一株,枝丛而干甚古,瓣细而花甚密,绿蒂朱蕾,冰魂粉眼,恍见吾乡故人,不若滇省所见,皆带叶红花,尽失其“雪满山中,月明林下”
之意也。
乃折梅一枝,少憩桥端。
仍由其西上南坡,随坡西转,盖是溪又从西坞来,至是北转而逾石堰,是坡当其转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