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亟下壑底,睹其水自南穴出,涌而北流成溪。
其上崖间一穴,大仅二三尺,亦北向,上书“清源洞”
三字,为邓川缙绅杨南金笔。
水不从上洞出。
由洞口下降而入,亦不见水。
或曰:行数里后,乃闻水声。
其入处逼仄深坠,恰如茶陵之后洞。
导者二,一人负松明竹浸松油制成的火把一筐,一人然同“燃”
松明为炬以入。
南入数丈,路分为二,下穿者为穴,上跻者为楼。
楼之上复分二穴。
穿右穴而进,其下甚削,陷峡颇深,即下穿所入之峡也,以壁削路阻,不得达。
乃返穿左穴而进,其内曲折骈夹,高不及丈,阔亦如之,而中多直竖之柱,或连枝剖楹,或中盘旁丛,分合间错,披隙透窾kuǎn中空之意,颇觉灵异,但石质甚莹白,而为松炬所薰,皆黑若烟煤,着手即腻不可脱。
盖其洞既不高旷,烟雾莫散,而土人又惯用松明,便于伛偻,而益增其煤腻。
盖先是有识者谓余曰:“是洞须岁首即游为妙,过二月辄为烟所黑。”
余问其故,曰:“洞内经年,人莫之入,烟之旧染者,既渐退而白,乳即钟乳石之新生者,亦渐垂而长,故一当新岁,人竟游之,光景甚异。
从此至二月,游者已多,新生之乳,既被采折,再染之垢,愈益薰蒸,但能点染衣服,无复领其光华矣。”
余不以其言为然。
至是而知洞以低故,其乳易采,遂折取无余,其烟易染,遂薰蒸有积,其言诚不诬也。
透柱隙南入,渐有水贮柱底盘中。
其盘皆石底回环,大如盆盎,颇似粤西洞中仙田之类,但不能如其多也。
约进半里,又坠穴西下,其深四五尺,复夹而南北,下平上凑,高与阔亦不及丈,南入三丈而止,北入十余丈,亦窘缩狭窄短小不能进。
乃复出,升坠穴之上,寻其南隙,更披隘以入。
入数丈,洞渐低,乳柱渐逼,俯膝透隙,匍匐愈难。
复返而出,由楼下坑内批隙东转,又入数十丈,其内高阔与南入者同,而乳柱不能比胜。
既穷,乃西从下坑透穴出。
由坑仰眺,其上稍觉崆峒,即入时由楼上俯瞰处。
既下穴出,渐见天光,乃升崖出口,满身皆染淄zī黑色蒙垢矣。
乃下濯足水穴之口,踞石而浣洗。
水从乱穴中汩汩出,遂成大溪北去,清冷澈骨。
所留二人,炊黄粱于洞外者亦熟。
以所携酒脯肉食品,箕踞两脚张开而坐啖洞前,仰见天光如洗,四山如城,甚惬幽兴。
饭后,仍逾西坳,稍南遵花甸路,遂横涉中溪,西上横亘山之东坂。
沿山陟陇,五里下,出上驷村之西,仍循西山北行。
一里,过一村,遂由小径遵西山陇半搜剔搜寻挑选幽奥,上下冈坂十余里,抵暮,还宿于尹宅。
初四日尹备数骑,循西山而北。
三里,盘西山东出之嘴。
又北半里,忽见山麓有数树撑空,出马足下,其下水声淙淙出树间,则泉穴自山底东透隙而出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