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这是我们家最后一件信物。”
其其格轻声说,“爷爷常说,琴声比文字更久远。
如果有一天他的故事被人遗忘,就让这琴替他说。”
林浩然双手接过,指尖抚过斑驳的琴弦。
那一刻,他仿佛听见了草原上的风、战马的嘶鸣、史诗中英雄的叹息。
当天下午,团队决定启动“乐器之声”
子项目:系统采集各民族濒危传统乐器的音色样本,并结合AI技术还原失传演奏技法。
首批目标包括羌笛、侗族大歌铜鼓谱、赫哲族口簧、塔吉克鹰笛等二十七种濒临消失的乐具。
与此同时,“声音种子盒”
迎来第三次升级。
新型号内置太阳能充电模块、方言自动识别系统及离线教学程序,还能通过蓝牙连接手机上传录音。
第一批五千台即将送往新疆帕米尔高原、广西瑶寨、黑龙江赫哲渔村等地。
春寒料峭之时,林浩然带队奔赴贵州雷公山。
苗族青年培训营正式开班,三十六名返乡大学生齐聚一堂,学习田野调查方法、语音标注规范与数字归档流程。
教室墙上贴着一句标语:“你说的话,是你祖先留给世界的最后一封信。”
开课第一天,一位名叫阿?的女孩站起来发言:“我爸妈在广州打工二十年,我从小讲普通话。
去年回老家,发现连奶奶叫我吃饭都说不明白。
那一刻我才明白,丢掉母语,就像断了回家的路。”
全场静默。
随后掌声雷动。
林浩然走上讲台,没有讲理论,而是放了一段音频??是一位八十二岁的苗族老妇人在临终前用苗语哼唱的摇篮曲。
她说完最后一句“月亮升起来了,娃娃该睡了”
,便再没醒来。
“这段录音,是我们赶到医院前三分钟录下的。”
他声音低沉,“她是村里最后一个会唱完整版《蝴蝶妈妈》的人。
如果我们晚到一天,这首传唱三千年的歌就会永远沉默。”
教室里有人抽泣。
阿?低头抹泪。
“所以你们不是在学一门技术,”
林浩然环视众人,“你们是在接住那些即将坠落的声音。
每一个字,都是祖先递给你们的手。”
课程持续一个月。
结业仪式上,学员们集体朗诵新编《苗语归来辞》,其中一句反复响起:
>“我不怕走远,只怕忘了怎么回头。”
回到北京后,林浩然接到教育部通知: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建议,在地方课程中增设“母语启蒙”
单元,内容由“语言方舟”
团队提供支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