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目前全国已有十九个试点地区完成首轮采集,共收录语音样本一千三百余条,涉及三十七种濒危语言或方言。
但问题也接踵而至:设备运输困难、地方文化部门配合度参差、部分村民对录音存有戒心,担心“把话说出去会招灾”
。
最棘手的是人才断层。
许多地区根本找不到能听懂母语的年轻人来做翻译和校对。
贵州雷公山的一位苗族长老甚至提出要求:“你要录我的古歌,就得先学会我们支系的十二个声调。”
结果团队派去的语言学家花了两个月才勉强掌握基础发音规则。
林浩然叹了口气,正准备关机,门外传来脚步声。
“还没走?”
赵明远推门进来,手里拎着两杯热咖啡,“我就猜你在这儿。”
“睡不着。”
林浩然接过咖啡,“刚听完一段锡伯语家训,讲的是祖先如何从东北西迁至新疆伊犁。
说话的老太太今年九十一岁,舌头有点僵,很多辅音发不准了……但她坚持要完整录下来,说这是‘留给子孙的遗嘱’。”
赵明远坐下,吹了口气:“你知道吗?昨天我去教育部开会,有人问我:‘你们到底想干什么?是不是想搞语言分裂?’”
林浩然冷笑:“我们抢救的是即将灭绝的声音,不是煽动对立。
难道因为一种鸟快灭绝了,我们就说保护它是反进化论?”
“我说的也是这个理。”
赵明远点头,“但他们害怕的是‘认同感’的问题。
怕孩子们学会了母语,就不认同国家通用语言了。”
“可现实恰恰相反。”
林浩然目光沉静,“我在怒夺村看到的,是孩子们听了‘声音种子盒’之后,主动问老师:‘为什么我们现在不说这个话了?’这不是割裂,是唤醒。
一个人只有知道自己从哪里来,才能更坚定地走向未来。”
两人沉默片刻。
窗外,月光斜照进走廊,映出一地清辉。
“下周我要去趟四川凉山。”
林浩然忽然说,“那边有个彝族毕摩,据说掌握着全套《指路经》,能引导亡魂回归祖地。
他会的语言版本,连本地学者都没听过。
但他提了个条件??必须由我亲自去,请他喝三碗自酿的苦荞酒,再磕三个头。”
赵明远挑眉:“你打算答应?”
“当然。”
林浩然笑了笑,“只要他还愿意开口,跪十次我都干。
你知道吗?那种经文一旦失传,就意味着整个族群的灵魂失去了归途。”
第二天清晨,林浩然出现在首都机场T3航站楼。
背包里除了笔记本和录音设备,还装着一小瓶从怒夺村带回的艾草香灰??那是阿芮婆亲手交给他的,说是“护耳之物”
,能让听者听见“真实的声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