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的普通家属。
他们曾是系统的零件,如今成了系统的见证者。
而在这些声音之外,另一股波动悄然浮现。
那是在非洲撒哈拉沙漠腹地的一座废弃气象站,原本不在“回音门”
覆盖范围内。
但就在系统重置后的第七十二小时,那里突然出现了一个自发形成的共鸣场。
监测数据显示,当地居民并未使用任何设备,只是围坐在篝火旁,轮流讲述逝去亲人的故事??父亲、孩子、战士、教师??而每当有人说完,沙地上便会短暂浮现出与所述内容一致的文字,如同被无形之手书写。
“原始共鸣。”
苏禾盯着数据,声音发紧,“没有技术介入,纯粹靠集体记忆和情感强度激发的跨维度传递。
李宛的理论……居然能在非实验环境下自然发生。”
“她早就说过,‘语言的本质不是工具,是生命本身’。”
我轻声说。
我们决定不去干预。
有些奇迹,一旦被官方认证,就会失去力量。
然而,平静并未持续太久。
第十天清晨,我在家中醒来,发现录音笔又自动开启了。
这次没有陌生女声,也没有加密信息,只有我自己三个月前录下的一句话,反复播放:
>“我相信你。”
但诡异的是,每一次循环,语调都会发生细微变化。
第一次是坚定的,第二次带着犹豫,第三次竟透出讥讽,第四次近乎哀求。
到了第七遍,声音已经完全不像我了。
我立刻联系苏禾。
她刚接入远程分析,便脸色骤变:“这不是你的录音被篡改……是有人在用你的声纹样本,模拟‘怀疑’的情绪模型,试图污染‘密钥’本身的象征意义!”
“谁能做到这种程度?”
“只有两种人。”
她咬牙,“一种是掌握顶级AI合成技术的组织,另一种……是真正了解你的人。”
我心头一震。
当晚,我调出了“共担者名录”
中所有与我有过深度交互的记录。
名单很长,但当我筛选出曾在心理评估中与我面对面交谈过的个体时,只剩下七人。
其中六个已确认死亡或失联,唯一活着的,是一个叫**陆知远**的名字。
他是我的大学同学,也是当年“副本0”
伦理委员会的观察员。
我们在项目初期曾彻夜讨论过“谁有权决定亡者能否说话”
这个命题。
他主张严格审核,我认为应全面开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