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它的花瓣上,那些来自旧宇宙的、关于行星形成的模糊印记——熔融的核心、分层的结构、坚固的地壳——开始流动、交融。
他没有传递具体的结构蓝图,而是将一种“结构稳定性”
的内在倾向,一种物质在特定条件下趋向于自组织形成有序抵抗结构的潜在法则,如同播撒种子般,注入到那些正在激烈碰撞、聚散离合的星尘物质之中。
变化并非瞬间完成,而是在持续的碰撞与吸积中悄然显现。
一些主要由硅酸盐和金属颗粒构成的星子,在碰撞时不再轻易碎裂,而是开始表现出某种“塑性”
。
它们更像湿润的泥土般融合,而不是脆硬的冰块般崩解。
金属颗粒更倾向于在引力和碰撞能量的驱动下沉降、汇聚,形成密度更高的核心雏形。
冰质颗粒则在距离恒星较远的“雪线”
之外,开始更有效地粘合,形成更大、更稳定的冰岩混合体。
“物质响应模式改变!”
韩屿迅速捕捉到数据异常,“碰撞合并效率提升百分之四百三十七!
核心分化过程提前启动!
这……这超出了纯动力学模型的预测!
某种……‘物质自组织倾向’被显着增强了!”
雷栋立刻调整了他的架构,不再仅仅关注轨道动力学,开始尝试引导和强化这种新出现的“物质韧性”
与“分化倾向”
。
赵猛也默契地配合,调整撞击的力度和角度,从“破坏性测试”
转向“锻造性捶打”
。
蒲凝的调和之力则专注于确保这种内部的结构化过程不会引发局部能量失衡导致整体崩解。
在原行星盘的特定轨道上,几个最大的行星胚胎开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稳定增长。
它们不再是松散的碎屑堆,而是逐渐显现出分层的内部结构,拥有着能够承受更大冲击的、初步凝聚的星核。
星尘之舞,终于从混乱的碰撞,转向了有序的建造。
林浩的晶尘网络欣喜地环绕着这些新生的行星胚胎飞舞,感受着它们内部逐渐稳固的规则结构,并开始尝试与这些未来世界的“地质”
基础建立最初的、微弱的共鸣。
陈凌的回溯之花在无形的创造涟漪中轻轻摇曳。
一片靠近花蕊的花瓣边缘,泛起了一丝如同岩石纹理般的、极其细微的光泽。
行星的种子已然播下,星尘的舞蹈找到了它的节奏。
微观的规则与宏观的引力共同执笔,开始在这片新生宇宙的画布上,描绘起未来世界的具体轮廓。
:()诡异入侵我拯救世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