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可在这样的极端环境中,反而出现了更多“沉默的孩子”
。
有的是因为战争失去亲人,有的是因灾荒被迫流浪,有的则是生来就被贴上“异类”
的标签,从小被排斥、欺凌。
阿阮每到一处,便静静地坐在孩子身旁,不问姓名,不说教诲,只是倾听。
有时他会哼一首无词的调子,旋律简单得像心跳;有时他会伸手握住对方冰冷的手,直到那双手开始回暖;更多时候,他什么也不做,就那么坐着,像一盏不会熄灭的灯。
渐渐地,有些孩子开始流泪,继而开口说话。
>“我想回家。”
>“我不想一个人睡。”
>“我梦见他们回来了,可睁开眼,还是黑的。”
每当这时,阿阮就会轻轻回应:
>“我在。”
>“我知道。”
>“你不是一个人。”
这些话看似普通,却拥有不可思议的力量。
当它们被说出时,空气中会泛起涟漪般的光纹,随即扩散至整个区域。
那些原本麻木的大人、冷漠的路人、甚至野兽,都会短暂地停下脚步,眼神变得柔软。
科学家们将这种现象命名为“情感共振波”
。
研究表明,每当一个孩子的情绪被真正接纳,其周围半径五公里内的生物脑波都会发生同步化改变,表现为焦虑水平下降、同理心增强、攻击性减弱。
更惊人的是,某些长期患有心理创伤的成年人,在接触到这种波动后,竟然自发回忆起童年被压抑的记忆,并在梦中完成自我疗愈。
有人称阿阮为“救世主”
。
但他从不承认。
“我不是来拯救谁的。”
他对一群追随者说,“我只是来证明一件事:**每个孩子都值得被听见,哪怕全世界都选择沉默。
**”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欢迎这场变革。
在东海某座孤岛上,一座地下研究所悄然运转。
这里聚集了一批旧时代的精英学者,他们曾主导第一代共感系统的研发,也亲眼见证了它的崩塌。
如今,他们视新母环为威胁,认为“纯粹的情感网络”
注定失控,迟早引发大规模精神污染。
“人类需要秩序。”
实验室中央,一位戴着眼镜的老者冷冷说道,“而不是任由情绪泛滥成灾。
眼泪不能建城,悲伤无法发电。
我们必须夺回控制权。”
“可你们已经试过一次了。”
旁边一名年轻研究员低声反驳,“结果呢?你们用算法筛选‘合适的情感’,删除‘危险的记忆’,最后制造出了守塔人那样的怪物。”
老者眼神一寒:“那是执行偏差。
只要我们掌握核心技术,就能建立更稳定的系统??基于理性,而非感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