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林烨合上笔记本,台灯的光映在纸上还没写完的一行字上。
窗外那颗流星已经消失,夜空安静。
他没动,盯着讲义看了几秒,然后伸手关掉台灯。
天快亮了。
手机屏幕又亮了一下,系统提示:【《建筑概论》预习进度完成度98,建议补充阅读《中外建筑发展简史》】。
他坐直身子,点开资料库,找到了那本书。
页面自动跳转到第一章,标题是“文明与空间的共生”
。
他开始往下看,一边翻页一边在本子上记下几个关键词。
太阳升起的时候,他把笔放下。
这一晚没睡,但脑子很清醒。
两天后,林烨提着行李站到了清华大学东门。
校门口人不少,新生拖着箱子来来往往。
他抬头看了看牌匾,迈步走了进去。
手机震动了一下,系统弹出新消息:【欢迎进入顶尖学府学习阶段,《顶尖学术资源》模块已激活,请绑定个人账户】。
他打开系统界面,输入学号,确认身份。
几秒后,提示音响起:【绑定成功。
解锁内部讲义、历年课题数据、教授研究方向汇总】。
他收起手机,按照地图走向宿舍楼。
安顿好行李,他没休息,直接去了图书馆。
自习区靠窗的位置还有空座。
他坐下,打开电脑,登录校园网,下载了这学期的课程大纲。
建筑概论、设计基础、结构力学……他一条条看过去。
晚上回到宿舍,其他室友还在收拾东西。
他没参与聊天,拿出笔记本开始整理明天要上的《建筑概论》课内容。
第二天一早,教室里坐满了人。
教授走进来,五十多岁,头发花白,穿一件深色衬衫。
他站在讲台前,没急着讲课,而是问了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古代建筑普遍采用木结构,而不是像西方那样用石头?”
下面有人举手。
“因为木材更容易获取。”
“传统工艺决定了材料选择。”
教授点点头,又摇摇头:“这些是表面原因。
有没有同学能从更深层的角度说说?”
林烨举起了手。
教授看向他:“这位同学,请说。”
“第一,木结构抗震性能更好。
中国地处地震带,砖石建筑一旦倒塌很难修复,而木构架有弹性,损坏后可以更换部件。
第二,施工周期短,适合古代集权体制下的快速建设需求。
第三,符合‘天人合一’的思想体系,木材来自自然,代表生长与循环,而石材象征永恒和死亡,不符合主流哲学取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