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秘钥?!”
萧家几人闻言惊讶出声。
“就是秘钥。”
金袍老者道:“二哥只算出这点,至于此钥名称形制,样子用途却皆没有,就一个模糊大概之念,不知具体为何用之物。”
“既是秘钥,必然是打开什么禁...
元宵夜的灯火虽已熄灭,但汴京的街巷仍弥漫着墨香与余温。
那一夜万人共书的长卷被小心翼翼地收起,分作十段送往各州府学堂巡展。
百姓们争相前来观看,有人指着某一行字激动地说:“这是我cousin写的!”
??如今连“cousin”
这样的胡语也悄然入了民间口语,因西域商旅日多,孩童嬉戏时常模仿异邦口音取乐,反倒促成了南北言语交融之势。
赵煦并未因“共和新政”
的推行而稍懈。
他每日清晨五更即起,在共议堂批阅来自全国各地的“民议帖”
。
这些帖子由驿站快马递送,内容五花八门:有农夫建议改良水车构造,有寡妇控诉族中霸产,更有少年郎洋洋洒洒万言上书《论国学当去虚务实》。
赵煦皆亲笔回复,或赞许,或诘问,或转交执笔者实地查访。
久而久之,民间竟流传一句话:“天子不睡龙床睡案头,只为听咱老百姓说句话。”
这一年夏,岭南暴雨连绵,北江决堤。
消息传来时,正值共议令审议“盐铁官营改制案”
,朝中大臣多主张暂缓救灾,先定经济大策。
赵煦却当场拍案:“民命如笔尖悬墨,一滴也不能落空!”
立即下令暂停所有非紧急政议,调拨国库三十万石粮、十万匹布,并命林婉娘为“南巡安抚使”
,全权处置灾后重建。
林婉娘接旨那日,正于肇庆女子讲习所授课。
她未换官服,只披一件粗麻斗篷,带着两名女弟子连夜启程。
沿途所见,尽是屋塌田淹、老弱流离。
她在一处临时搭建的草棚前停下,见数十名妇人蜷缩角落,怀抱婴儿,面黄肌瘦。
一名年轻母亲抱着死去的孩子不肯松手,喃喃道:“我刚学会写‘我要活下去’,可他……再也看不见了。”
林婉娘跪了下来,抱住那母亲,泪水滑落。
当夜,她在油灯下写下《岭南灾民七难书》,直陈朝廷七大疏漏:赈粮发放迟滞、医者不足、妇孺无庇、律法执行混乱、奸商囤积居奇、地方官推诿塞责、女子不得独立领赈。
此文以快马加急送至京师,赵煦读罢彻夜未眠,次日便颁布《救荒七令》,其中最震动朝野的一条是:“凡灾地女子,无论婚否、年岁、身份,皆可凭本人手书申请口粮与安置屋舍,无需男亲代签。”
此令一出,天下哗然。
洛阳几位老儒联名上书,称“妇人干政,纲常崩坏”
。
更有宗室子弟讥讽:“莫非今后连死人也要女人签字才能下葬?”
赵煦不予理会,只命人在朱雀门外立起一块黑石碑,将《救荒七令》全文镌刻其上,并附林婉娘原书抄本。
他还亲自题了一行小字于碑侧:“若仁政需以性别为界,则慈悲亦成枷锁。”
数月后,岭南渐安。
林婉娘在清远主持“重生书院”
开学典礼,首批招收百名失亲少女,教授识字、算术、医理与律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