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它通体雪白,额生第三目,眸光幽深如古井。
它缓步走入主田,对着承愿树深深伏首三次,而后转身,用爪子在地上划出七道痕迹,指向七个方向。
众人不解,唯有老人微微动容。
当晚,千里之外的七座废弃观星台同时震动。
尘封已久的测地仪自行启动,指针狂转后定格在同一刻度。
紧接着,七道地气冲天而起,颜色各异:赤如烈阳,青似新叶,黑若深潭,白若霜降,黄如熟黍,紫若晚霞,金若晨曦。
这七气升至高空,并未散去,反而如丝线般相互缠绕,最终拧成一股七彩光柱,笔直垂落于共耕原中央。
光柱落地之处,正是那株玉树之下。
地面缓缓隆起,泥土自发翻卷,露出一方石匣。
石匣无锁无扣,表面刻满古老农谚,最上方赫然是半句残文:“深耕不如深信,________。”
众人屏息,只见那空白处竟开始渗出墨迹,一笔一划,缓缓补全:
**“信者不言,言者归田。”
**
阿禾颤抖着手抚上石匣,泪水滑落:“这是……初代守田盟约的另一半!
当年战乱失传,没想到竟藏于地心深处,等今日重启!”
石匣开启,内中并无法宝,唯有一卷竹简、一枚铜印、一把断锄。
竹简上密布蝇头小字,记载着自上古以来所有自愿绑定地脉者的姓名与誓词。
每念一名,空中便闪现其生平片段:有人为护渠引火焚身,有人饿死也不肯挖祖坟改田,有女子临终前将骨灰混入秧泥……名单无穷无尽,跨越千年,最后一页赫然写着田归的名字,而紧随其后的,竟是老孙儿之名,再往后??是他孙子,他孙子的儿子,乃至尚未出生的后代。
“这不是预言。”
阿禾哽咽,“这是承诺。
他们早已知道,我们会继续。”
铜印呈方形,底面刻着“共耕之契”
四字,材质非金非玉,实为亿万微尘凝聚??那是历代守田人劳作时脱落的皮屑、汗水蒸发后的盐晶、呼吸吐纳的地气精华。
此印一旦盖下,便意味着新的《万田归心图》正式续写,所有接入网络的村落将共享一份地脉共鸣,风雨同调,丰歉共担。
至于那把断锄,柄已朽,刃缺口,却是货真价实的开田第一器。
传说田归当年凭此锄劈开青牛岭硬岩,引出第一股活泉。
如今它静静躺在匣中,却让整个共耕原的玉苗同时低伏,叶片发出金属般的嗡鸣,宛如朝圣。
七日后,老人召集所有星种田使者归来,在玉树下举行“续契大典”
。
没有香火,没有符咒,只有十七碗清水,取自各地主渠;十七撮泥土,来自各村中心田;以及十七颗愿核余烬,由孩子们亲手捧出。
老人颤巍巍起身,将竹简置于石案,双手托起铜印,面向苍天。
“吾等非求长生,不慕飞升。”
他声音不大,却清晰传遍四方,“只愿天下耕地,皆有尊严;凡持锄者,皆知冷暖。
今日重立共耕之契,以血为墨,以汗为印,以世代不息之劳作为誓??”
话音未落,天地骤静。
云层裂开一线,月光倾泻而下,恰好照在铜印之上。
刹那间,印身glowing,光芒顺地脉蔓延,如金蛇游走,瞬间贯通九州。
凡是坚持传统耕作的村庄,屋檐下悬挂的风铃无风自动,响起清越之声;牛栏里的老牛仰头长哞,眼中竟有泪光;连田间野草都齐齐摇曳,仿佛在行大礼。
与此同时,远在西域沙海深处,一座被遗忘的古城废墟中,一尊石雕农夫的眼窝里,缓缓流出两行黄沙。
而在东海海底,沉没千年的“稷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