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然后,她解下腰间的青铜初耕之器,缓缓插进泥土。
锄头没入地底三寸,便不再深入。
她不翻土,不松壤,只是让它立在那里,像一座碑,也像一道门。
次日清晨,她召集所有留在母壤之地的耕者,不论来自何星、何族、何文明。
“我曾告诉你们,要种。”
她说,“现在我要告诉你们:不必种。”
人群骚动。
“星禾已经觉醒,织网已然成型。
你们无需再为‘必须耕作’而劳碌。
若你今日不想下田,就去躺着晒太阳;若你觉得锄头太重,那就放下;若你只想看着云飘过,也无妨。”
有人皱眉:“可若是无人耕作,岂非前功尽弃?”
她摇头:“土地不需要强迫的耕耘。
它只回应真心。
你们之所以成为耕者,并非因为拿了锄头,而是因为曾在某一刻,听见了种子的呼唤,感受到了泥土的温度,明白了自己也是大地的一部分。”
她指向远处一片未开垦的荒坡:“那里,三年前还是死土。
如今,蒲公英从石缝钻出,蚂蚁筑巢,蜥蜴游走,雨水自然汇聚成溪。
这不是谁刻意为之,而是土地自己选择了复苏的方式。
我们所能做的,不是主宰,而是**陪伴**。”
她顿了顿,声音更轻:“所以,请你们重新问自己??你为何而耕?若答案仍是‘为了丰收’‘为了证明’‘为了不被遗忘’,那么你仍未走出执念。
真正的耕者,是在无事可做之时,依然愿意蹲下来,拂去叶片上的尘,只为它能更好地呼吸。”
众人默然。
数日后,变化悄然发生。
有人依旧每日下田,但不再记录产量,也不再比较谁的作物更高大。
他们只是默默地浇水、除草,像照顾一个老友。
有个来自水星轨道站的老工程师,原本只会操作自动化系统,如今却整日坐在田埂上,用放大镜观察蚜虫如何爬行,还给它们起了名字。
有人则彻底离开了农田。
一位曾在战火中失去家园的女子,曾誓言要用星禾重建故土。
她跋涉十年,终于在一颗类地行星上种出第一片麦田。
可就在丰收前夕,她烧毁了全部作物,转身走进森林,开始采集野生菌类,研究如何让腐殖层自然形成。
她说:“我终于明白,母亲当年爱的不是收成,而是蹲在田里拔草时,阳光照在背上的感觉。”
更远的地方,一颗被冰封的卫星上,一群孩子在科学家的带领下建造温室。
但他们并不急于催熟植物,反而每天花几个小时陪一株幼苗“说话”
。
他们相信,植物听得懂情感。
第七个月,那株番茄开花时,全基地响起钟声??不是庆功,而是感恩。
织网开始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稳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