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从平日的言谈中,戏志才隐约察觉,自家主公的许多理念与当世迥异。
或许在他手中,不论出身选才,未必不能实现。
荀攸对此并无太多感触。
他出身颍川荀氏,自然难以与戏志才、程昱共鸣。
但他才智过人,亦能理解一二。
苏烨听到二人的感慨,淡淡一笑:“那便拭目以待吧。”
“未来之事,谁又能断言?”
“或许顺应时势,那一日会提前到来也未可知。”
"
我们先做好准备就行!
"
科举制度将来条件成熟时,未必不能推行。
只是目前时机尚未成熟。
他计划在南郡大力发展教育,建立高等学府和基础学堂,分别培养精英人才与基层人才。
等到灵帝驾崩、董卓专权、诸侯混战之时,他将全面推广纸张和印刷书籍,大幅降低读书成本,大规模培养基础文化人才,逐步推动教育普及。
那时才是实施科举的最佳时机。
苏烨继续说道:"
无论选才方式如何变革,终究难以完全摆脱个人出身的影响,区别只在于程度深浅。
如今的举孝廉制度,最初也曾是优良制度,只是随着时间推移,再好的人为制度也会因私心操控而沦为阻碍社会进步的腐朽温床。
"
戏志才与程昱陷入沉思。
荀攸附和道:"
主公英明!
世上从无完美制度,成效关键在执行之人。
任何制度变革都伴随着权力更迭与利益重新分配,稍有不慎便万劫不复。
若主公日后推行改革,切记循序渐进,采用温水煮蛙之法最为稳妥。
当然,乱世也可行非常之策,但须掌握分寸,否则恐酿成大祸,还望主公明鉴。
"
出身寒微的戏志才和程昱渴望变革的心思,荀攸自然心知肚明。
《王朝更迭录》荀彧立于廊下,凝视着庭中落叶。
作为现行体制的获益者,理当扼杀任何变革的萌芽。
然而这位颍川名士素来眼光长远。
他深谙朝堂积弊,非独官吏腐化,实乃整个阶层与制度皆已腐朽。
纵使苏子真要革新鼎故,亦逃不过制度重塑、权贵贱更易的必然。
古今欲成大事者,莫不经历此劫。
若避重就轻,终究跳不出两汉兴衰的轮回。
与其坐视旧制湮灭,不若投身新朝,以眼前小损换后世显贵。
这般抉择,对荀氏嫡子而言并不难断。
只是如今筹谋尚早,最终如何定夺,还需揣度苏公心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