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赵天宇有点不好意思,耳朵红了:“之前是我不懂,现在才知道中医有这么多学问,能实实在在帮人解决病痛,比我想象的厉害多了。”
苏晓冉笑着说:“以后咱们可以一起跟着林辰学中医,校园里要是还有人不舒服,咱们就能一起帮忙了。”
林辰抱着书,往张教授的办公室走——昨天约好今天要聊《本草经集注》里“药对”
的内容,顺便把王婶的病例跟教授说说。
走到办公室门口,敲了敲门,里面传来张教授的声音:“进来。”
推开门,就看到张教授手里捧着本封面发黑的《千金方》,书页上还夹着张泛黄的批注纸。
“来得正好,”
张教授指了指桌前的椅子,把书推过来,“这书里‘风湿门’有段记载,说‘防风配桂枝,散表寒;秦艽配当归,通里络’,正好跟你今天调理王婶的情况对上。
你说说,为什么没加当归?”
林辰凑过去看,书页上的批注写着“风湿初起,无瘀不用当归”
,他想起早上给王婶诊断的场景,开口道:“王婶的风湿刚犯没多久,腿上没有瘀血的症状,只是风寒困在经络里,所以不用加当归——要是腿上有瘀青,或者疼得更厉害,再加当归活血就行。
而且王婶脾胃弱,当归有点滋腻,怕她消化不了,所以这次没加。”
张教授眼里闪过赞许,点了点头:“你能根据症状判断是否加药,还考虑到患者的脾胃,比很多只懂生搬硬套方子的大夫还周全。
这本《千金方》你先拿去,里面‘风湿门’还有很多实用的记载,比如‘桂枝汤加防风’,下次遇到类似的病例,正好能用得上。”
林辰接过书,心里满是感激:“谢谢张教授,我一定好好看。”
离开办公室时,正午的阳光正好,洒在教学楼的走廊上,暖融融的。
林辰抱着《千金方》和《本草经集注》,往图书馆走——他想跟王婶说“温水泡脚”
的事,顺便看看她拖地的情况。
刚走到图书馆走廊,就看到王婶推着清洁车,右腿迈得很利索,再也没有之前的僵硬。
看到林辰,她笑着挥手:“小林,快来!
我煮了桂枝水,加了点红枣,你尝尝!”
林辰走过去,接过杯子喝了一口,桂枝的清香混着红枣的甜味,在嘴里散开。
赵天宇也在旁边,手里拿着《本草经集注》,看到林辰,赶紧递过来:“我看到书里说‘防风与秦艽,皆治风湿,防风治上,秦艽治下’,是不是治腰痛用防风,治腿痛用秦艽?”
林辰接过书,指着书页说:“差不多是这意思,不过也要看风寒的位置——要是腰上有风寒,加防风;腿上有风寒,加秦艽,这就是‘药对’的讲究,得贴合病痛的位置。”
赵天宇点点头,认真地在书上做了笔记。
阳光落在两人身上,王婶拖地的水声、远处学生翻书的声音混在一起,满是烟火气。
林辰掏出笔记本,写下:“风湿腿痛者,以防风桂枝散寒,秦艽通经络;医道不在高深,在‘对症’二字,每一味药的加减,每一个穴位的选择,都要贴着患者的情况来。”
写完,他摸了摸脖子上的太极玉佩,玉佩带着淡淡的暖意。
他突然明白,张教授说的“医道入心”
,不是指记住多少医书,而是把患者的难处放在心里——知道王婶要拖地,就提醒她换干裤子;知道她脾胃弱,就少用滋腻的药;知道她怕麻烦,就选简单易煮的方子。
这份带着关怀的细心,才是医道最珍贵的部分,也是让中医能走进人心的力量。
:()太极医道传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