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如前引马祖答慧海一则公案,即是就慧海当下的心而指点他,令悟本体。
宋儒中已多用禅机,明儒尤然。
)
此是最亲切语。
及叩其所以,却说饥来吃饭困来眠,都是很自然的,全不费工夫。
(力按:饥来吃饭困来眠,本禅师语,只是形容不昏沉及不起若何贪著的意思。
当初随机指点,本无病,后来不悟者,妄附此语,遂成狂惑。
)见学者用工夫,便说本体原不如此,却一味任其自然,纵情从欲去了,是当下反是陷人的深坑。
(力按:阳明学派末流,确有至此者。
)不知本体工夫是分不开的。
(力按:此语的当。
)有本体自有工夫,无工夫即无本体。
(力按:本体,儒者亦名仁体。
)试看樊迟问仁,是未识自家仁体而兴问,夫子却教他做工夫,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参考《论语》。
)凡是人,于日用间总不外居处、执事、与人这些生活情况。
居处时便恭,执事时便敬,与人时便忠。
此本体即工夫。
(力按:恭与敬及忠的心,是本体发用,故云本体即工夫。
)学者求仁,居处而恭,仁就在居处;执事而敬,仁就在执事;与人而忠,仁就在与人。
此工夫即本体。
仁体与恭敬忠分析不开。
(力按:恭也敬也忠也,皆工夫之名。
实则此工夫即仁体,如何分得开?)此方是真当下,方是真自然。
若饥食、困眠,禽兽都是这等的。
以此为当下,便同于禽兽,岂不是陷人的深坑?(力按:禅家末流之弊,须得有此简别。
)且当下全要在关头上得力。
今人当居常处顺时,也能恭敬自持,也能推诚相与,及到利害的关头、荣辱的关头、毁誉的关头、生死的关头,便都差了,则平常恭敬忠,都不是真工夫。
不用真工夫,却没有真本体。
故夫子指点不处不去的仁体,却从富贵贫贱关头。
(力按:贫贱,如去之不以正道,则终不去也。
富贵,如处之不以正道,则终不处也。
此不去不处之心,即是仁体。
详见《论语》。
)孟子指点不受不屑的本心,却从得生失死关头。
(力按:如乞者遇食,得之则生,失之则死,但如与之者极无礼,则宁死不受而不屑偷生。
此不受不屑之心即是本心,亦即仁体。
参考《孟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