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思诚,谓真理唯可体认而得也。
反身而诚者,谓真理不远于人,若以知解推求,必不能实现真理,唯反躬体认,即灼然自识。
深造自得者,所谓真理,必由实践之功,而后实有诸己。
)由儒家之见地,则真理唯可以由体认而实证,非可用知识推求,但吾人在日常生活的宇宙中,不能不假定一切事物为实有,从而加以析别,故又不可排斥知识。
宇宙间的道理,本是多方面的,本是无穷无尽的,若执一端之见,一偏之论,必贼道而违理。
儒家于形而上学主体认,于经验界仍注重知识。
有体认之功,以主乎知识,则知识不限于琐碎,而有以洞彻事物之本真;有知识以辅体认之功,则体认不蹈于空虚,而有以遍观真理之散著。
(万事万物皆真理之所显。
故真理者,从其为事物之本真而言,即说为绝对,从其显现为万事万物而言,即绝对便涵相对。
由此而说事物之理即真理之散著,故知识不可排斥,为其遍观事物,而真理之散著可征也。
)然则儒家其至矣乎!
中国哲学以重体认之故,不事逻辑,其见之著述者,亦无系统。
虽各哲学家之思想莫不博大精深,自成体系,然不肯以其胸中之所蘊,发而为文字,即偶有笔札流传,亦皆不务组织,但随机应物而托之文言,绝非有意为著术事也。
《论语》书中,记孔之词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于此可窥孔子之胸抱。
老子亦曰:“道可道,非常道”
(后详)。
又曰:“俗人昭昭,(昭昭驰辩智也。
)我独昏昏;(自得于冥默也。
)欲人察察,(察察务别析也。
)我独闷闷。
(欲无言也。
)”
庄子曰:“大辩不言。”
自来中国哲人,皆务心得而轻著述,盖以为哲学者,所以穷万化而究其原,通众理而会其极,然必实体之身心践履之间,密验之幽独隐微之地。
此理昭著,近则炯然一念,远则弥纶六合,唯在己有收摄保聚之功故也。
(不使心力驰散而不坠,名收摄保聚。
)如其役心于述作之事,则恐辩说腾而大道丧,文彩多而实德寡。
须知,哲学所究者为真理,而真理必须躬行实践而始显,非可以真理为心外之物,而恃吾人之知解以知之也。
质言之,吾人必须有内心的修养,直至明觉澄然,即是真理呈显。
如此,方见得明觉与真理非二。
中国哲学之所昭示者唯此。
然此等学术之传授,恒在精神观感之际,而文字记述,盖其末也。
夫科学所研究者,为客观的事理,易言之,即为事物互相关系间之法则,故科学是知识的学问。
此意容当别论。
而哲学所穷究者,则为一切事物之根本原理,易言之,即吾人所以生之理与宇宙所以形成之理。
夫吾人所以生之理与宇宙所以形成之理,本非有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