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唯然。
故师于弟子,必精神、意念相融通,而后有引发之可能。
若夫神不相属,意不相注,则如两石相击,欲其引发智虑,而悟入理道,天下宁有是事耶?故弟子必亲师而后可为学。
且人之所以为人也,亲生之,而师成之。
成之之恩,与生均矣。
在三之义,古有明训,而忍不相亲耶?虽然,语乎成,又当有辨,非寻常知识技能之相益,便足谓之成也。
必其开我以至道,使吾得之而为人焉。
不得,则吾弗成人也。
有师如是,其成我之恩,均于生我矣。
在三之义,正谓此也。
其次,则如章实斋氏所云,专门名家之学,虽不足语至道,要亦有得于道之散殊。
吾从而受其学,亦不敢不尊之亲之,而严其分,尽其情。
(严其分者,己之于师,退居子弟行,不敢抗也。
)否则于情未协,于义为悖也。
自此而下,若传授课本,口耳之资益。
学无与于专家,人未闻乎至道。
但既为吾所从受课之师,有裨于闻见,则亦以长者事之,以先进礼之,不得漠然无情谊也。
亲师之义,虽有差等,毕竟不失其亲爱。
古之学者,未有不求师也。
弟子之名位、年事,过于其师者,往往有之。
而退然以下其师者,道之所在故也。
学之不可无所就正放也。
今之学者,耻于求师。
不以其所未得为可耻,而耻其所不当耻,直无器识故耳。
古之人,有的从师游,不必有得,而后乃自得。
反以其道喻师,而自展其事师之诚者,释迦牟尼是也。
鸠摩罗什于其戒师,亦尝行之也。
有弟子先从师说,而后与之异者。
后之所见诚异,非私心立异也。
亚里士多德曰:“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有如是弟子,非师门之幸哉?亲师者,非私爱之谓也。
然非有真知真见而轻背师说焉,则其罪不在小。
学次于亲师而谈敬长。
凡年辈长于我者,必以长者礼之。
年辈长于我,而又有学行可尊者,吾礼敬之不尽其诚,又何忍乎?清末以来,学风激变。
青年学子,习于嚣暴,而长幼失其序矣。
有一老辈,平日与少年言议,皆非毁礼教者也。
退而与人言,则又忿后生遇己之无礼。
吾性偏狭,不欲轻接少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