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但尸检报告显示,他胃里全是纸屑??法医分析,那是他把自己写的日记一点点吞下去的结果。”
“我们查到,他曾多次拨打当地青少年热线,每次都只听见忙音。
最后一次通话记录显示,他等了四十一分钟,最终挂断。”
李念呼吸一滞。
“他已经不在了……但我们还能为下一个他做点什么。”
“所以我要在那里建一座‘冰封之声’纪念馆。”
阿木眼神坚定,“用透明树脂封存一千封未曾寄出的信,挂在零下三十度的森林里。
每一封信都会连接一个温度感应音箱??当有人靠近,体温会让树脂微微融化,释放出里面的录音。”
“主题就叫:‘别让寒冷封住了你的声音’。”
李念看着他,忽然笑了。
“你知道吗?当年我创办‘声音邮局’的时候,最怕的就是变成一场自我感动的表演。
可现在我才明白,哪怕只有一个人因为听见而活下来,这一切就有意义。”
阿木也笑了,眼角的细纹舒展开来。
“就像你说的,有些重逢值得跨越山海去兑现。
而有些声音,哪怕埋在雪里、吞进肚里、锁在心里,我们也一定要把它挖出来,大声念一遍。”
几天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议如期召开。
李念作为《全球情感表达权倡议书》起草代表登台发言。
全场寂静中,她没有念稿,而是举起一枚小小的木质U盘。
“这里面,存着三百二十七个孩子的录音。
他们来自阿富汗、乌克兰、苏丹、委内瑞拉……有的在战火中失去亲人,有的因贫困被迫辍学,有的因为性别、残疾、性取向遭受排斥。
但他们共同做了一件事??拿起录音笔,说出了‘我是谁’。”
她插入U盘,按下播放。
第一个声音是个八岁叙利亚女孩,用颤抖的阿拉伯语说:
>“我梦见妈妈回来了。
她说对不起,没能把我带走。
我说没关系,我会替你记住春天的样子。”
第二个是乌克兰男孩,背景有空袭警报:
>“我藏在地下室写作业。
老师说战争结束后要检查。
可我只想知道,如果我死了,会不会有人读我的作文?”
第三个是中国留守儿童,普通话夹杂方言:
>“爷爷说我妈跑了。
可我知道她是去医院打工了。
我想告诉她,今年油菜花开得特别好,像她以前裙子的颜色。”
一段接一段,三百二十七种语言,三百二十七颗心。
会场有人掩面哭泣,有人起身鼓掌,有人默默掏出笔记本记下每一句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