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的声音,平稳、包容、无评判:
>“我在听。
>不管你说的是愤怒、委屈、羞耻还是恐惧。
>我不会打断你,不会嘲笑你,不会转身离开。
>即使全世界否定你,我也愿意相信:你的感受,真实且重要。”
灯光渐暗,许多家长牵着孩子的手走出礼堂,步伐缓慢却靠近了几分。
一周后,阿木抵达齐齐哈尔。
寒风刺骨,大地覆盖着厚厚的积雪。
周晓舟已在约定地点等候??瘦高少年,戴着毛线帽,鼻尖冻得通红。
他带来一个铁皮盒,里面整齐码放着手写信件、草图设计稿,以及一段录音。
“这是我跟他最后的对话。”
周晓舟低声说,“那天放学路上,他问我:‘如果一个人心里全是黑的,还能被救吗?’我说:‘当然能,只要有人愿意伸出手。
’可第二天他就没来上学……警察说他在河边坐了一整夜,最后走不动了,倒在雪地里。”
阿木接过录音机,按下播放键。
里面传出稚嫩却沉重的声音:
>“李哥哥,如果你听到这个,请帮我告诉周晓舟,我不是怪他没拉住我。
我只是……太累了。
>我写了好多信想寄给心理老师,可每次走到办公室门口,都觉得她们只会说‘坚强点’‘别矫情’。
>后来我把信撕了,一口一口吃掉。
至少这样,它们就不会被丢进垃圾桶了。
>如果世界上有个地方,能让这些话重新说出来……就好了。”
阿木闭上眼,雪花落在睫毛上,融化成水珠滑落。
三天后,“冰封之声”
纪念馆奠基仪式举行。
百余名志愿者顶着严寒搬运材料,其中包括十多名曾参与《裂缝里的光》诗集创作的少年。
他们在透明树脂块中封存第一封信??正是那位冻死学生留下的最后一句日记:
>“今天阳光很好,可惜我的手太冷,握不住笔了。”
当树脂凝固成型,悬挂于松林之间时,温度感应音箱悄然启动。
一位老人走近,体温使树脂微融,清脆童声随之响起:
>“妈妈,我不是故意把数学考砸的。
我只是发烧了三天,不敢说,怕你又要熬夜照顾我……”
老人驻足良久,摘下手套,轻轻抚摸冰冷的树脂表面,喃喃道:“要是早一点听见就好了……”
与此同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设立“全球倾听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