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备用设备因雷击短路,产生间歇性电磁波干扰,恰好与当地广播频率共振,形成了类似语音的白噪音。
“他知道那不是真的吗?”
助手问。
“也许知道,也许不知道。”
李念望着地图上那个遥远的红点,“但重要的是,他在孤独中为自己创造了被倾听的可能。
这不是幻觉,这是一种生存策略。”
她决定不做修复,反而通过远程调试,让那段白噪音规律化,并加入轻柔的哼唱片段。
同时安排志愿者每周定时发送定制音频故事,署名“雪山那边的姐姐”
。
一个月后,男孩重返课堂。
他在作文里写道:
>“收音机里的姐姐说,风刮得再大,也不能吹灭心里的灯。
我现在每天都会对着山头说话,因为我知道,声音飞出去了,总会落在某个地方。”
春分前夕,联合国“全球倾听日”
首次纪念活动在线举行。
李念作为主讲人分享了一个未曾公开的故事:
“七年前,我接到一个电话。
对方是个十二岁男孩,他说他爸打了他二十年,妈早就瘫在床上不敢吭声。
他讲到最后说:‘姐姐,我觉得我不是人,我是家里用来吸收暴力的海绵。
’
我问他要不要报警,他沉默很久,说:‘能不能先让我把话说完?等我说完了,再说别的。
’
那一晚,他讲了四个小时。
我一句都没打断。
第二天,他发短信告诉我,他把昨晚说的话全写下来塞进了班主任抽屉。
第三天,社工上门了。
第五年,他考上大学,专业是心理学。
去年,他成了我们热线的兼职咨询员,代号‘海绵’。”
屏幕前无数观众落泪。
弹幕滚动:
>“原来说完一句话,真的可以改变一生。”
>“请让我也成为那个愿意听完最后一句话的人。”
>“我也是海绵,但我现在学会了挤出水分,长出根须。”
活动结束当晚,李念独自回到Ω-回声亭。
雨水顺着屋檐滴落,铜铃轻响。
她翻开工作日志,在最新一页写下:
>今日新增有效倾诉案例9例;
>远程接入站点新增3座(含一座海上渔船临时接收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