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尽管我父亲嗤之以鼻地半开玩笑说:“就知道买这些没用的。”
但这无所谓,回家这一路艳羡的眼光,已足够了。
我说这三件事情,并不是为了展现我锱铢必较的气质——尽管我心眼儿确实也不大,但好歹现在在我的人生经验里,我自认为算是个心智健全的人,没有跑偏。
我只是想说,成年人想破头也不一定能理解孩子到底是怎么想的,这简直是一定的。
比如,我当年抵门不从,事情做得确实不礼貌,搁哪儿也不能算好,我父亲觉得他打得有道理,然而我却很痛苦,并不是因为挨了巴掌,而是觉得父亲不理解我,竟认为我是一个不懂礼貌的孩子,而我只是在那天不想被笑话而已。
我不反对研究孩子,尽管我认为在大多数时候,研究孩子的那群人不是为了孩子好。
我对已在这污浊尘世里浸染多年的那些目的不纯的成年人能对孩子理解多少,表示深深怀疑——有资格的人是有的,但绝大多数人恐怕连百十来个孩子都没接触过,就敢张嘴谈教育。
我现在也是一介家长,在抚养孩子方面也有了丁点儿微末经验和方法,在自己当年作为孩子的体验上总结着,不期重蹈覆辙,亦不愿让孩子经历那时粗粝教育下产生的各种困扰。
但因为知道孩子是自己的,所以懂得养得好与不好都远达不到推己及人的程度,于是在别人问时也不敢多说——并不是吹牛,而是不敢误人。
但现在很多鸡汤写手极敢说,随随便便就能盖棺论定:这样的孩子需要这个,那样的孩子需要那个。
看得我瞠目结舌。
孩子不是产品,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经历和思想,从而形成一个独特的人,没有任何一个孩子的需求可以被另外一个孩子完全套用,遑论面向大众的方法。
作为父母,你若没有陪伴他成长,只按照别人说的法子去套养自己的孩子,这是可耻的偷懒。
这种可耻不会被任何方法论掩盖。
倘若认识不到这些,强行给孩子提供道德和规则的“需求”
,感动了自己,但对双方都构成了一种折磨——你因在你“苦口婆心”
下那不懂好赖的白眼儿狼梗着脖子而生了闷气,殊不知孩子看着你唠叨的样子,心里其实已经烦得不行了。
我个人更希望自己能把孩子当成生命中一起成长的伙伴和一段道路的同行者,不加模子、不设套子,在孩子做出“离经叛道”
之事时不着急下结论,不存虚妄的家长观,并保持此心,让彼此成为真正快乐的人。
能做到这点,已足够了。
谨慎喝鸡汤,我来刮刮油
亲子教育是否有理论依据,我认为答案还是肯定的,任何一种相处,都需要有科学的依据。
亲子关系作为人类最为亲密的关系之一,也不应该例外。
很多不讲科学的家长,比如那些过于和孩子“不见外”
的人,跟孩子就相处不好。
但理论和科学如何执行,就绝不是简单的套用可以奏效的了。
理论如同解决问题的指引,但问题和问题不一样,这就需要根据问题调整理论。
孩子也是一样。
家长就算看过了一百本教育类书籍,懂得了一百种教育理论,如果不够了解自己的孩子,生搬硬套,都是白搭。
这就是有一些教育工作者反而不能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的原因。
如果把教育理论当成亲子教育的良药,药自然是治病的,但在下药的时候并不能透彻了解病至何处,就按照方子下猛药,那跟投毒也没什么区别。
家庭教育也是如此,你如果没有耐心去了解你自己的孩子,那么什么理论也解决不了你的问题。
不论你是否学习了什么高深的教育学说,对自己的孩子用心去理解,都应该是家长第一步要做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