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第十一阶段,我学会了终极大招:放学后觍着脸去别人家看。
我小小年纪就参悟了想要永久解决问题,有时候就得不要脸的人生道理。
我太难了。
当年诸如此类的较量广泛存在于少年儿童和自己的爹妈之间,放学后有很多事情可以偷偷摸摸地做,这些事让孩子们快乐。
事情本身也许没什么特别的,但那是一种挑战父母权威的刺激,是一种与人斗其乐无穷的快意,失过手,也有不少胜利的经验。
现在看来,胜利并不是因为我们有多聪明,更多的是得益于那个时代:家校关系并不紧密,联系全靠小本本;科技不发达,无法从技术上在源头控制,让那时的儿童在斗争中尚有获胜的机会。
现在的孩子则完全不一样,在很多方面都欠实战的环境。
我儿子偷看我卧室的电视,看完连电源线都不知道拔,战斗力弱爆了。
下了学到处去疯一疯的好事就别想了;留了什么作业、发了什么卷子、学校有什么事儿,孩子人还没到家爹妈就全知道了;孩子身在何方、人在何处,手机定位显示得清清楚楚;解决偷偷摸摸看电视这类问题,一个密码就搞定了。
科技把当代孩子限制得死死的,几无翻身的可能。
我在回忆自己的那些往事时经常替当代孩子们惋惜,一天天过得怪没劲怪憋屈的。
比如我儿子,他爸爸在耍心眼方面相当富有经验,不大好蒙;妈妈虽然很朴实,却是处女座,人盯人,防守做得很到位。
所以在能放孩子一马的时候,我一般会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谁都不容易。
当然,一个时代自有它的特色,环境变了,当代儿童也有他们自己的战斗方式,他们一般选择正面刚,比如在撅自己爹妈时的稳、准、狠上,当年耍小聪明的我们也只能自叹弗如。
但不知道为什么,我仍然固执地认为,没给电视降过温的孩子,不足以谈人生。
谨慎喝鸡汤,我来刮刮油
当年的孩子在“对付”
父母方面有丰富的战斗经验。
在我的留言中显示,偷看电视之类的动作几乎是“全孩行为”
,很多当年的孩子为确保行动安全无误,锻炼出了高超的技能,比如可以精准判断父母上楼的脚步声,甚至是楼下锁车的声音,或者在父母开门的几秒钟之内就可以完成善后和坐到书桌前的一系列动作。
当代孩子在具体行动上虽已有了一些变化,但在“背着父母偷偷摸摸做一些事”
上还是一样。
当你完全允许甚至表示愿意跟他一起做那些偷偷摸摸的事时你会发现,他们还会在其他时间偷偷地做,或者找一些新的事情来弥补“偷偷摸摸做事库”
。
比如,看电视这件事,即便是拿出足够的时间来陪他看电视,或在你的看护下允许他尽情看,他还是会在你不在家的时候看。
这并不是孩子对看电视不满足,而是孩子在一定年龄段,开始对“独自”
做一件事有了心理需求。
你能陪伴他做的事,并不能抵消他在同样一件事上独自去探索的欲望。
所以,即便是你给所有东西加上密码,孩子还是会发掘新事物来“偷偷摸摸地做”
。
这是独立人格形成的必经之路。
随着孩子的成长,诸如此类的事可能会越来越多,有一些事情难免表现为对“家长权威的挑战”
,但那些可能并不是对立产生的,而是孩子对独立人格、剥离附属感、行动权利的需求。
家长对此不必过于紧张,毕竟你教育的目的,是让他走好他自己的人生路,而不是攥着他的手腕一直陪他走下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