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我们犯了一个根本性错误。”
他低声说,“以为只要让更多人连接,世界就会更好。
但我们忘了,连接的前提是??每个‘我’必须先能站稳。”
他拿起紫色试管,眼神复杂。
“B型药剂能帮助使用者建立心理防火墙,防止情感溢出与身份混淆。
但它会削弱共感能力约37%。
伦理委员会认为这是倒退,禁止投入应用。
可我现在明白……真正的成熟,不是无限开放,而是懂得何时关闭,何时保留距离。”
影像结束。
凯恩闭目良久,终于开口,声音不大,却通过共感网瞬间传遍全球每一个活跃节点:
“从今日起,启动‘边界计划’。
我们将研发并免费提供心理锚定技术,帮助每个人在倾听的同时,守护内在核心。
共感不是要消灭个体,而是让每个独特的声音都能被真正听见。”
这项政策迅速落地。
首批“心灵锚点”
以生物纳米粒子形式注入人体,可在脑内形成动态防护层,允许选择性接收情感信息。
使用者可设定亲密度等级,如同调节收音机频道:亲人全频开放,陌生人仅限基础情绪识别,极端创伤内容则需主动授权才能接触。
效果立竿见影。
北欧暴动平息,亚马逊逆向进化区域也开始恢复生机。
更重要的是,人们发现??当不必被迫承受一切时,他们反而更愿意主动倾听。
一年后,第一颗“倾听卫星”
升空。
不同于传统通讯器,这颗名为“耳语者Ⅰ号”
的装置不发送任何电磁波,而是利用微型火珊瑚集群模拟行星级听觉器官,悬浮于地球磁气圈外缘,专门用于捕捉可能来自外星文明的微弱意识波动。
科学家预测,若真有跨星系共感网络存在,其信号将以量子纠缠态的情感谐波传播,唯有同样具备深度共感能力的生命体方可解码。
而在地面,教育体系全面革新。
“真实对话课”
取代传统道德教育,成为从小学到大学的必修科目。
课堂上没有标准答案,只有轮流发言与深度聆听。
一名十岁女孩在作文中写道:“妈妈昨天承认她其实不喜欢我的画,但她依然每天挂在家里最显眼的地方。
我知道她是骗我,可我也知道她是爱我。
这让我觉得,诚实不一定是要说出全部真相,而是让人感受到你愿意靠近真实。”
这句话后来被刻在日内瓦《倾听宪章》纪念馆的青铜墙上。
又过了两年,凤凰号首次传回讯息。
并非无线电,也不是图像,而是一段持续四十七秒的“寂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