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终极七区的会议大厅悬浮在奈良山腹地两千米处,三层超导玻璃与记忆金属构筑的半球体空间折射着天光,穹顶中央直径三米的量子谐振灯正流淌着模拟北极光的幽蓝光芒,将37根碳纤维支撑柱投射成淡紫色光柱,像古希腊神庙的廊柱群在科幻世界的复现。
支撑柱顶端镶嵌着环形的能量指示灯,随着大厅内人员的呼吸频率缓慢明暗,形成一幅动态的生命韵律图,每道光柱的脉冲间隔与人类脑电波的α波频率同步,在空气中织就一张无形的能量网。
米凡站在主席台中央,黑色制服领口别着一枚银质星轨徽章——那是他用冥王星轨道参数亲手设计的多重宇宙坐标图,徽章边缘的锯齿纹对应着柯伊伯带的小行星分布,每个锯齿的角度都精确到01弧秒,内侧刻着的微小刻度记录着近百年来的行星轨道偏移数据。
他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袖口内侧暗纹,超导纤维织就的星图在灯光下泛着银蓝光晕,宛如深海管水母吐出的荧光丝缕,那些交织的线条记录着近百年来人类观测到的引力波信号,其中一道深紫色线条代表着2015年ligo探测器捕捉到的首个黑洞合并事件。
胸腔里,经过二十年冥想训练形成的呼吸节奏稳定在每分钟14次,即使左胸第三根肋骨下的旧伤(那是五年前反物质泄漏事故留下的纪念,当时他为了保护王侃侃被03克反氢擦伤,伤口愈合后形成的疤痕呈螺旋状,像一个微型黑洞的事件视界)隐隐作痛,供氧频率也未曾紊乱。
三十七个特研科员的呼吸声在声学处理过的空间里形成奇特共鸣,像被精密仪器校准过的钟摆。
他们面前的全息屏还定格在上一轮实验数据界面,跳跃的粒子轨迹在静默中缓缓流淌,给每个人的侧脸镀上忽明忽暗的光斑。
全息屏边缘的能量条显示着997的续航,这是米凡特意设置的参数,象征着人类对宇宙认知的完成度,剩余的03被他称为“上帝的留白”
。
米凡的目光扫过人群,第七排第三个位置的伟泽正盯着生态杯里的薄荷叶片——那片叶子的脉络在水中舒展成斐波那契螺旋线,与他上周提交的暗物质分布模型惊人吻合,叶片边缘的锯齿数量恰好是34片,符合斐波那契数列的规律。
生态杯壁的纳米传感器实时跳动着绿色数据流:水温375c,溶解氧含量92gl,恰好是澳大利亚大堡礁海域的平均参数,这是伟泽入职时特意要求的故乡水质记忆。
他无名指上的珊瑚戒指在光线下泛着粉白光泽,那是他女儿十岁时在凯恩斯海滩捡的礼物,戒指内侧刻着一行微型字:“爸爸的宇宙探险要带上我哦”
,字迹边缘的磨损痕迹显示它被频繁触摸。
“各位人类的精英们!”
米凡的声纹经过喉头微型扩音器处理,带着01秒的延迟共振,既不刺耳又能穿透每个人耳廓里的降噪装置。
他习惯性地挥了挥手,袖口星图随动作展开又收拢,那些发光的线条在空气中留下短暂的残影,像流星划过夜空的轨迹,尾迹中残留的能量粒子在三秒后才完全消散。
“穿越多重宇宙的日子正在逼近,对全人类而言,这个日子等待得太久了。
太久,又不算久——总比遥遥无期要好。”
话音刚落,大厅四周的环形屏幕突然亮起,开始播放从伽利略望远镜到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的影像发展史,每帧画面都精确对应着人类对宇宙认知的突破时刻,当播放到哈勃深空场图像时,屏幕边缘自动标注出其中包含的个星系的红移值。
一全息屏突然集体切换成米王1号航空母船的三维透视图,船身两侧的斥力引擎阵列如展开的金属羽翼,每片引擎叶片的角度都精确到001弧度,叶片表面的纳米涂层在虚拟光线下呈现出虹彩般的干涉条纹,模拟出在太空中反射星光的效果。
坐在前排的匈牙利教授兰德尔猛地挺直脊背,无名指上的婚戒在光线下折射出一道细线,恰好落在屏幕核反应堆的等离子体约束舱位置。
那枚铂金戒指内侧刻着妻子的名字“伊莲娜”
,是三年前粒子对撞实验殉职前,她用最后一束高能粒子在金属上灼刻的纪念,此刻那些原子级的刻痕正反射着屏幕的蓝光,像她残留的最后一缕意识在跳动,每秒钟闪烁的频率与她生前的心跳一致。
兰德尔的瞳孔在03秒内完成聚焦调整,虹膜边缘泛起淡红色——这是他情绪波动时的生理特征,被米凡眼镜片后的动态捕捉系统精准记录,系统同时显示他的皮质醇水平正在缓慢上升,从45noll升至58noll。
米凡的目光掠过会场右侧的生态缸,里面的太平洋荧光水母突然收缩伞盖,将伞缘的发光蛋白聚成一团蓝绿色光球。
这是他特意放置的生物情绪指示器,当空间内肾上腺素浓度超过42pgl时就会产生应激反应,上次出现这种情况还是在公布反物质储存方案成功的那天,当时水母的发光强度达到了680流明。
“核电池即将横空出世,米王1号航空母船的建造已完成973,”
他竖起食指,指尖温度比周围空气高出03摄氏度,指腹上七个茧点构成的北斗七星印记在灯光下格外清晰,那是常年握笔计算留下的勋章,每个茧点的硬度都相当于莫氏硬度35的方解石,其中代表北极星的茧点因常年按压已微微凹陷,“我要闭门梳理核电池的核心技术,这段时间,大家需做好两件事。”
他的皮鞋跟敲击地面的力度控制在50分贝,刚好能引起注意又不打断思考,声波在地面反射形成的驻波节点恰好落在每位科员的脚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
“其一,每位特研科员需提交三篇论文,探讨如何在有限时空——也就是重叠时空中引发斥力电性因微子时空裂变,”
米凡的声音陡然压低至120赫兹,这个频率能触发人类大脑的深度专注,与冥想时的脑电波频率相近,“即启动斥力电性因微子因几何象形结构等分而射力,且因物理能动结构射力而等分。
通俗地说,在微观宇宙,怎样拨动第一推力的扳机?”
他的右手在空中划出一个三维的莫比乌斯环,指尖的激光发射器在空气中留下红色的光轨,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光轨的粗细变化模拟出因微子的能量波动。
三会议室的静默突然有了质量,空气密度仿佛瞬间增加了002kg3,让人产生轻微的压迫感,敏感的人甚至能感觉到耳膜的震动。
伟泽面前的生态杯里,薄荷叶片停止旋转,水面浮起的细密气泡在杯壁形成等距排列的圆环——这是声波共振引发的卡门涡街现象,每个圆环的间距恰好是声波波长的14,约为85厘米。
这些公式符号像一群穿着几何图案舞裙的精灵,在微观世界跳着复调舞蹈:几何等分是她们整齐的队列变换,射力则是裙摆扬起的角度,因等分产生的射力推动新的等分,如同巴赫赋格曲中的主题与对题相互追逐,每个动作的精度都控制在001毫米以内。
米凡能清晰感知到那些悬浮在空气中的疑惑,它们像亚马逊雨林的蓝喉蜂鸟,在每个人的颅腔里振翅,发出500赫兹的高频嗡鸣,与会议室的声学频率形成干扰,产生了3分贝的拍频。
后排的安徒森突然用钢笔尾端敲击桌面,节奏恰好是普朗克常数的前六位小数(6),这个挪威人总喜欢用物理常数表达情绪,上次反对米凡的黑洞模型时,他敲的是圆周率的前八位。
“还是让事实证明一切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