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屏幕数值疯狂飙升,最高达到12特斯拉,相当于一个小型核磁共振仪的磁场强度。
溪底岩石在阳光下泛着银白色光泽,用地质锤敲开一块,断面呈现出完美的六棱柱结构,像被精密切割的水晶,棱面上甚至能看到纳米级的螺旋纹路,在光线下转动时会浮现出类似二维码的图案,这些图案其实是某种复杂的物理常数,用二进制编码而成,解读后竟是一组完整的磁场控制方程,包含17个变量和5个边界条件,与米凡推导出的公式仅有一个常数项的差异。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
“这不是天然形成的。
“米凡对着麦克风说,指尖触摸岩石表面时,感受到微弱的震动,频率稳定在783赫兹——与舒曼共振频率完全一致。
他忽然想起院长办公室那幅地球磁场分布图,南极附近也有类似的异常振动点,当时还以为是仪器误差。
现在看来,那或许是另一个“魔鬼森林“,是地球磁场网络上的关键节点,像宇宙的神经网络,连接着遍布全球的能量通道,每个节点之间的能量传输速度接近光速的07倍。
三、院长的噩梦与决策院长在第二十三天夜里做了个梦。
梦里回到米凡出生那天,产房外梧桐树叶落满窗台,每片叶子的脉络都清晰可见,像一张复杂的神经网络图,主脉与侧脉的夹角为53度,符合黄金分割比例,叶脉的分布密度为每平方厘米37条,与大脑皮层的神经元密度惊人相似。
护士抱着襁褓出来时,婴儿的哭声让走廊声控灯忽明忽灭,灯光的频率与婴儿的哭声完美同步,形成一种奇特的共振,声波频率稳定在550赫兹,与中微子振荡的某个频率吻合,连声波的谐波成分都呈现出量子叠加态的特征。
他伸手去抱,却发现襁褓里裹着的是枚青铜钥匙,柄上北斗七星正在逐一熄灭,最后一颗星灭时,钥匙突然化作粉末从指缝漏下,粉末的颗粒直径约10微米,在空中飘散,形成猎户座的形状,每个星点的亮度都对应着该星座恒星的实际光度等级。
惊醒时,枕巾上洇开一片湿痕,分不清是汗还是泪,湿度计显示房间湿度突然上升到65,比平时高出10,像某种预兆,床头柜上的水杯里,水面还残留着涟漪,波纹的扩散速度为02米秒,与梦中钥匙粉末的飘散速度一致。
清晨五点十七分,院长准时出现在实验室。
这个时间比保洁员的上班时间还早四十五分钟,走廊里的声控灯在他脚步声中次第亮起,又在身后熄灭,像追逐着影子的萤火虫,灯光的波长从620纳米到590纳米不等,呈现出完美的橙红色光谱,色温稳定在2200k,这种光线最接近日出时的自然光,能最大限度减少对人体生物钟的干扰。
他径直走向米凡的工作台,那里还保持着离开时的样子:半杯冷掉的咖啡,温度已降至225c,恰好是米凡最喜欢的工作环境温度,咖啡表面的油脂膜形成了复杂的分形图案,与他研究的宇宙弦理论模型相似;摊开的《量子场论》第178页折着角,页边空白处写满潦草的批注,这些批注用不同颜色的笔写成,红色代表质疑,蓝色代表假设,黑色代表结论,形成一个完整的思维图谱,其中关于磁场异常的推导过程与最新的观测数据完全吻合,连误差范围的计算都精确到小数点后四位。
第三十天,科学院的紧急会议压抑得让人窒息,会议室的气压比标准大气压低05千帕,让人感到轻微的胸闷,空气中的氧含量为208,比正常水平略低,加剧了紧张感。
副院长将泛黄的档案推到院长面前,封皮写着“魔鬼森林失踪人员名录1953-2023“,纸张的ph值显示为52,呈酸性,这是岁月侵蚀的痕迹,纸张的厚度为008毫米,比现代纸张略薄,纤维的排列呈现出明显的年代特征。
第八页贴着八张黑白照片,都是三十年内失踪的科学院研究员,其中最年轻的那位,笑起来眼角有颗和米凡一样的痣,直径约12毫米,编号恰好是07——米凡在科学院的员工编号,这个编号在二进制里是111,代表完整和完美,与米凡追求的科学极致不谋而合,照片的相纸边缘有细微的齿痕,显示出曾被反复翻阅。
“院长,我们该启动应急预案了。
“副院长的声音带着疲惫,他眼下的乌青比昨天又深了些,像被墨汁浸染的宣纸,“议会已发来三次质询,他们怀疑米凡的项目违规使用了未授权的量子技术。
安全委员会甚至提议,要封锁整个奈良山区,用铅板屏蔽那里的磁场,就像给地球戴上个帽子,铅板的厚度计划为25毫米,能屏蔽99的磁场信号,铅的纯度要求达到99994,确保没有磁场泄漏。
“院长没有抬头,指尖在名录上摩挲那些名字,每个名字的笔画数都对应着一个质数,从2到73不等,这是某种巧合还是刻意安排?忽然发现1987年失踪的女科学家,档案备注栏写着:“发现溪流逆向流动现象,磁场异常点坐标31°n,103°e“。
这个坐标与米凡出发前标记的红点完全重合,连小数点后六位都分毫不差,像用同一把尺子测量出来的。
他想起这位林教授,当年曾带米凡做过小学生科研竞赛,她最喜欢说的话是“真理藏在小数点后第三位“,这句话一直影响着米凡的科研态度,让他对数据的精确度有着近乎偏执的追求,他发表的论文中,所有实验数据都精确到小数点后四位,误差范围标注得清清楚楚。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
第四十五天,院长开始在办公室踱步。
数着地板上的瓷砖,从东墙到西墙正好十七步——这个距离与第一次送米凡去幼儿园时走过的路一样长,那时的米凡背着蓝色书包,书包上印着太阳系行星图案,每个行星的大小比例都严格按照实际比例缩小,地球与太阳的距离在书包上是15厘米,精确还原了1:109的比例,连行星的自转方向都用箭头标注得清清楚楚。
手里攥着块磁铁,说要去“测量幼儿园的磁场强度“,结果把教室的铁制黑板吸得满是划痕,那些划痕后来被发现形成了一个简易的磁场分布图,与专业仪器测量的结果惊人相似,磁力线的疏密程度与磁场强度的分布完全对应。
窗外梧桐树叶已长得茂密,阳光透过叶隙在桌面投下晃动的光斑,像极了米凡小时候画的宇宙图,那时孩子总说“星星会在夜里眨眼睛,是因为在计算轨道“,这个充满童真的想法,后来竟成了他研究变星的灵感来源,他发现某些变星的亮度变化周期确实与轨道计算有关,误差小于01,他发表在《天文学报》上的论文还因此获得了年度最佳青年论文奖。
办公桌上的全息日历自动翻到新的一页,米凡的头像在“出差人员“列表里依旧亮着,只是备注栏的“预计归期“已被系统自动标红,像一个醒目的警告,却无法动摇院长对米凡的信任,他知道米凡的性格,一旦确定目标就绝不会放弃,就像当年他为了验证一个公式,能在实验室连续工作48小时不休息。
第五十天清晨,第一缕阳光爬上院长的白发时,他拿起红色加密电话。
电话的材质是防磁合金,能在强磁场环境下保持通讯畅通,合金的主要成分为镍和铁,比例为7:3,具有优异的磁屏蔽性能,磁导率达到8000亨米,能有效隔绝外部磁场干扰。
“接特别行动队。
“声音异常平静,“准备进入魔鬼森林,坐标31°n,103°e。
“电话那头短暂沉默,随即响起队长的声音:“院长,那片区域的磁场会干扰所有通讯设备,我们需要——““我知道。
“院长打断他,目光落在墙上的日历,米凡出发时圈住的日期已被红笔涂成圆圈,圆圈的边缘整齐,线条宽度约05毫米,显示出画圈人坚定的决心,日历纸的厚度为01毫米,圈住的日期恰好是月球近地点的日子,引力场比平时强12,“你们只需找到溪流逆向流动的山谷,那里有块六棱柱水晶,把这个放在旁边。
“他从抽屉取出银色盒子,里面装着半枚玉佩——米凡母亲留下的遗物,另一半在米凡脖子上挂着,据说能在危急时刻产生共振,玉佩的材质含有特殊的磁性矿物质,主要成分为透闪石,含铁量达32,还含有微量的钴和镍,这些元素共同赋予了它特殊的磁性能。
盒子底层垫着张照片,是一家三口在天文台的合影,那时米凡才五岁,正指着镜头外的星空,小脸上沾着巧克力渍,那片星空后来被证实存在一个新的星系,米凡用自己的名字为它命名,星系的编号为g-07,与米凡的编号呼应,星系的红移值为007,暗示着它的距离和年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