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持续生成,浓度直接决定寿命长度。
正常蓝顿人的生命粒子浓度为8-10单位,低于5单位便会出现器官衰竭,低于3单位则会在24小时内死亡。
上次打印一柄能量匕首,仅包含刀刃的超导合金与手柄的防滑材质,结构简单到只有100万个分子编码,就消耗了突安10的生命粒子,让他的寿命缩短了2年,事后他花了3个月才通过“星能疗养舱”
勉强恢复——那是一种能模拟双日能量辐射的设备,通过特定频率的能量波刺激星核细胞,加速生命粒子的生成,但每次疗养都会让身体对能量波产生依赖,后续疗养的效果会越来越差。
而这次的双核裂变电池,内部结构复杂如微缩宇宙:外壳的抗辐射合金需要12层原子堆叠,每层原子的排列角度误差不能超过01度,否则就会出现辐射泄漏的风险;能量传导系统的超导纤维直径仅01毫米,比人类的头发丝还细,每根纤维由10万根纳米级导线编织而成,导线的材质是“星核银”
,这种金属在绝对零度以上50c就能实现超导状态,是宇宙中已知最好的导电材料;安全装置里的过载保护芯片更是集成了百万个微型传感器,每个传感器的体积仅1立方微米,能在能量波动超过阈值(正常工作能量的120)的00001秒内触发保护机制,比人类的神经反应速度快1000倍。
经蓝顿星的“生命-技术转化公式”
(e=lx103,e为技术复杂度,以分子编码数量为单位;l为生命粒子消耗量,单位为百分比)推演,打印四枚核电池需要消耗30的生命粒子,相当于20年的寿命——蓝顿人的平均寿命为150年,20年相当于他们人生的七分之一。
突安抬手抚摸胸口,那里的生命粒子监测器正闪烁着淡蓝色的光,显示屏上的数值从78缓慢下降到75,每下降01,监测器就会发出一声微弱的“嘀”
声,那声音像一根细针,不断刺着他的神经。
他清楚这是一场豪赌,但若不抓住这根技术绳索,他的统治便会像失去能量的星舰,在宇宙中漫无目的地漂流,最终被其他部族或星际势力吞噬,蓝顿星也将沦为宇宙中的“弃星”
,成为星际海盗的补给站。
王侃侃退出中控室,脚步刻意放轻,每一步都踩在走廊地面的“静音凹槽”
里——走廊的钛晶合金地面每隔50厘米就有一道宽2厘米、深1厘米的凹槽,凹槽内填充着蓝顿星的“吸音苔藓”
,能吸收95的脚步声,避免触发走廊的“能量感应警报”
。
这警报对蓝顿人的生命粒子信号免疫,却对地球人的生物电场敏感,只要地球人的生物电场强度超过05微伏米,警报就会触发,中控室的突安会立刻收到提醒。
走出中控室,他的目光立刻被不远处的生物打印机吸引,这台机器足有三层楼高(约12米),圆柱形的机身由“钛晶合金”
浇筑而成,表面泛着冷冽的金属光泽,阳光透过基地顶部的透明穹顶照在机身上,折射出七彩的光斑——这种合金是地球钛金属与蓝顿星晶矿的融合产物,经1500c高温熔炼(采用蓝顿星的“恒星聚焦加热法”
,在基地外搭建108面反射镜,将双日的光线汇聚到熔炼炉中,温度能精确控制在±1c范围内)与1000兆帕高压锻造(模拟中子星表面压力环境,通过液压装置缓慢施加压力,避免合金内部产生气泡)后,硬度达到地球钢铁的5倍,同时保持着优异的导热性(导热系数约50w(?k),是地球铜的15倍),能将打印时5000c的高温快速导散,避免机身因热胀冷缩而开裂。
,!
机身表面刻着宽1厘米、深05厘米的能量纹路,那是蓝顿星最资深的“星核工匠”
用“星核刻刀”
手工雕琢的,每一道纹路都对应一颗恒星的轨迹,从启星到落星,108颗恒星的轨迹完整地呈现在机身上;淡紫色的“引导能量”
在纹路中流动,如同血管里的血液,流速稳定在每秒5厘米,通过纹路将打印溶液精准输送到10个独立反应舱——1号舱负责打印外壳,2号舱制作能量传导纤维,3号舱组装安全按钮……每个舱室对应核电池的一个部件,最后在中央舱完成组装,组装时的误差控制在0001毫米内,整个过程如同一场由科技与文明共同演绎的精密星际工程。
3打印舱内的星河:分子重组的科幻奇观透明的观察窗后,淡紫色的打印溶液正缓慢流动,宛如被禁锢的星河,在灯光下折射出细碎的光斑,那是溶液中的分子在能量场作用下产生的“量子闪烁”
——当分子处于游离状态时,会吸收并释放能量,形成肉眼可见的微光,闪烁频率与能量场强度正相关,此刻的频率约为每秒10次,说明能量场处于稳定状态。
这种溶液的配方是蓝顿星与地球技术的结晶,耗费了王侃侃团队5年的研发时间,经历了300多次失败才最终定型:40的“分子重组剂”
由地球的“纳米酶”
与蓝顿星的“星尘提取物”
按3:1的比例混合制成,纳米酶能识别并切断特定的化学键,星尘提取物则能增强酶的活性,两者结合后,能在01秒内打破分子间的化学键,让碳、氢、氧与金属原子处于游离状态,且不会破坏原子本身的稳定性,确保重组后的原子结构完整;50的“能量载体”
是将氦-3压缩成液态后,与“反物质粒子”
在绝对零度环境下结合形成的“双能体”
——氦-3提供基础能量,反物质粒子提供激活能量,两者通过“量子纠缠”
绑定,既能储存重组所需的能量,又能为成品提供初始动力,能量密度是地球锂电池的倍,1毫升就能让一台笔记本电脑连续工作10年;10的“结构稳定剂”
则提取自蓝顿星深海的“永恒海绵”
,这种海绵生活在米深的海底,能承受巨大的水压而不损坏,其分子结构具有记忆性,加入溶液后,能像隐形的骨架一样,确保打印出的物体不会在能量波动中解体,即使受到外力撞击,也能在10秒内恢复原状,恢复率达100。
在高频能量场的作用下,溶液开始展现出神奇的变化——首先是外壳的成型,1号反应舱内,抗辐射合金的原子按照脑波指令层层堆叠,形成密度极高的防护层,原子间的间隙仅001纳米,比人类头发丝的直径还小倍。
经蓝顿星“辐射模拟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