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当第一缕“艾拉”
恒星的金色光芒(经过大气层折射后呈暖橙色)落在广场中央时,五万人的呼吸竟奇迹般同步——每分钟12次,与左单体文明典籍《星神录》中记载的“星神呼吸频率”
分毫不差。
凯伦能感觉到身边人的呼吸变得缓慢而均匀,像潮水一样,一起一伏,他的胸口也跟着微微起伏,仿佛自己变成了星图的一部分。
他偷偷看了一眼祖母,祖母闭着眼睛,嘴角带着微笑,传感器呈柔和的浅紫,显然很平静。
芭芭拉米站在塔楼顶端,指尖轻轻抚摸胸口的星徽。
星徽是联合国秘书长的象征,由帝国时期的“星尘记忆金属”
打造,金属分子中封存着十万年前的星尘颗粒,在阳光下能看到颗粒在缓慢流动,像微型的星河。
此刻星徽随她的心跳微微发烫,从32c升到34c,徽记中心的星点逐渐亮起,形成一道细细的光柱,与广场上的能量纹路连接,光柱的颜色从金色渐变为淡蓝,像艾拉恒星的耀斑,在空气中留下淡淡的光晕。
她突然想起幼年时,祖母坐在星图石碑旁的场景。
那时她才5岁,穿着粉色的小裙子,裙子上绣着“艾拉星”
的图案,抱着祖母的腿问:“祖母,神真的会回来吗?上次‘星祭’时,祭司说神不会来了。”
老人用布满皱纹的手拂过石碑上的星纹,指尖的温度透过石碑传来,让芭芭拉米觉得很安心,老人还从口袋里掏出一颗星糖,塞进她嘴里,甜丝丝的。
“傻孩子,”
老人轻声说,“左单体人的血脉里,藏着对‘神’的本能感知,当神的光芒到来时,我们的心跳会与宇宙共振,就像星与星之间的呼应——你看,那颗‘守护星’,它永远跟着‘艾拉’转,神也会永远记得我们,祭司只是没等到而已。”
,!
芭芭拉米低头看向广场,人群中的能量纹路已连成巨大的星图,星图中心的空缺处恰好能容纳三架飞行器,像在等待什么的降临。
她的心跳突然加快,从每分钟70次升到90次,星徽的温度也随之升高,烫得她胸口微微发疼,徽记的星点闪烁得越来越快,像在催促。
她知道,“神”
要来了——就像祖母说的,星图不会骗人,该来的总会来,这次,他们不会再等错了。
2地鹰降世:银色流光中的神之使者天空中传来的并非雷鸣,而是地鹰飞行器反重力引擎的低频嗡鸣。
这种嗡鸣不像雷那样刺耳,而是带着一种沉稳的震动,从天空传到地面,让广场上每个人的胸口都微微发麻,像有只无形的手在轻轻拍打,连凯伦口袋里的星石碎片都跟着微微震动。
每台引擎由12组超导线圈驱动,线圈采用“星铁-钛合金”
混合材质,能在-270c的低温下保持超导状态,产生的磁场可抵消998的星球重力——米凡曾在实验室里测试过这种引擎,当时引擎启动的瞬间,实验室里的金属工具都飘了起来,像一群听话的小鱼,他还特意用星尺量过工具的悬浮高度,误差不超过01厘米。
先是一道银色流光划破云层,流光的速度极快,却能看清地鹰的流线型机身——机身的弧度是根据“创世星图”
中“神之船”
的轮廓设计的,没有多余的棱角,像被水流打磨过的石头,机身上还刻着细小的星纹,与左单体人的织物纹路呼应。
机身上蚀刻的星图纹路(与左单体文明的“神之航道”
符号完全一致)在阳光下泛着金属光泽,纹路的凹槽里填充着荧光物质,即使在白天也能看到微弱的光芒,光芒的颜色会随飞行高度变化,越高越亮,越低越暗。
接着三架地鹰呈等边三角阵型俯冲而下,机翼末端的粒子加速器每秒喷射300次等离子体,尾迹在大气中形成的抛物线误差不超过001微米。
这是米凡熬夜计算的结果:他将左单体星图中的“神临时长”
(72秒)转化为尾迹消散时间,还特意调整了等离子体的密度,让尾迹的颜色从银白渐变为淡蓝——最开始是像艾拉星光一样的银白,然后慢慢变浅,最后变成像“探索星”
大气层一样的淡蓝,与“神之航道”
的记载完全吻合,他甚至在模拟软件里跑了20次,确保每次降落的轨迹都一样。
米凡坐在首架地鹰的驾驶舱里,指尖在冷金属的控制面板上轻敲。
金属的凉意透过指尖传来,让他想起在地球实验室里调试设备的日子——那时实验室的金属操作台也是这样的温度,只是没有现在驾驶舱里的星图投影,那时他只能对着纸质图纸计算,而现在,星图直接浮在眼前,触手可及。
他的指节因专注微微泛白,指甲修剪得很短,指尖有一层薄茧,那是常年操作精密仪器留下的痕迹,茧子的纹路与控制面板上的星纹意外地相似。
他没有选择自动降落模式,而是切换到“手动校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