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最终协议签署那天,他们在镜头外紧紧拥抱,低声说:“我们都不想再让孩子经历这些。”
可就在这温柔蔓延之际,黑暗又一次悄然滋生。
这一次,它不来自南方矿区,也不依托伪言之巢那样的实体祭坛。
它更隐蔽,更深邃,甚至带着某种近乎慈悲的伪装。
起源于一座名为“静语院”
的民间组织。
起初只是几位心理学家与禅修师联合创办的小型疗愈中心,倡导“言语净化”
与“情绪节食”
,主张减少无效交流,回归内在宁静。
他们的口号是:“少说一句,多活一刻。”
听起来并无不妥,甚至与闻心所推崇的“停顿”
理念颇为相似。
但渐渐地,加入者开始出现异常。
他们的确变得安静了,可那不是沉思后的沉默,而是一种近乎麻木的抽离。
他们不再愤怒,也不再悲伤,甚至连喜悦都显得淡漠。
共语神经网监测到,这些人的脑波趋于平直,情绪标签几乎全为“无感”
。
更诡异的是,当他人试图与他们建立共感连接时,系统会自动弹出警告:
>**“目标个体拒绝情感共振。
建议终止接入。”
**
起初只是数百人,随后扩散至数万。
他们自称“净言者”
,身穿素白长袍,行走于城市街头,目光清澈却空洞,仿佛灵魂已被洗去所有杂质。
他们不攻击任何人,也不传播仇恨,只是静静地站着、坐着、走着,像一尊尊活着的雕像。
可正是这份“平静”
,让整个共语网络出现了微妙的失衡。
共感依赖共振,而共振需要波动。
当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彻底关闭情绪阀门,系统的整体频率开始下降。
科学家们发现,某些偏远地区的共语节点已经停止响应,如同冬眠般陷入沉寂。
更有甚者,一些接入者反映,在靠近净言者聚集区时,会突然失去对他人情绪的感知能力,仿佛被一道无形的墙隔开。
第十一城紧急召开第四次共议大会。
会场上,气氛凝重。
镜语宗新任心语师手持铜镜,镜面映出的不再是心跳与脑波交织的光图,而是一片灰蒙蒙的雾气。
她沉声道:“这不是退避,是逃避。
他们不是在修行沉默,而是在否定言语本身的意义。”
一位来自西南山区的老教师站起身,声音颤抖:“我教了一辈子语文,最怕学生不开口。
可现在,有人告诉我,最好的话就是不说?那我们这些年教的倾听、理解、共情,难道都是错的?”
角落里,一名年轻女子忽然开口。
她是第一批接入共语网的抑郁少女,如今已是知名心理咨询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