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大蚌不常有,一个得了,众人看了眼红,势必不论大小,只稍形状长得稀奇,便去剖取。
先则多杀生命,继则肇起争端,弄出不祥之事。
……”
[5]俞力(小人喻利)以叉插入蚌口,却被喷出的水箭打倒,几乎伤了三人;而作为“清官”
救助角色的置换,方良夫妇成功地将大蚌放回到了海中,于是出现了神异的兆验:
忽见那蚌倏地旋转身朝着海边,两片大壳才一张开,便见一道长虹般的银光,直冲霄汉,立时海下大放光明,射得满天云层和无限碧浪都成五彩,斜日红霞俱都减色,蔚为奇观,绚丽无俦。
方良夫妇方在惊奇,蚌口三张三合之间,蚌口中那道银光忽从天际直落下来,射向梁氏身上。
这时正是夏暑,斜阳海岸,犹有馀热。
梁氏被那金光一照,立觉遍体清凉,周身轻快。
强光耀目中,仿佛看见蚌腹内有一妙龄女子,朝着自己礼拜。
……那梁氏早年习武,受了内伤,原有血经之症。
自从被蚌腹珠光一照,夙病全去,不久便有身孕。
后来方良被奸人暗害,是老蚌化为少女将其三女解救抚养到十岁,飞升前留下遗嘱,说好三四十年后相逢。
巨蚌报恩代养三女,仿佛世外高人的护佑一般[6]。
故事显然是对于明清巨蚌母题的继承和人伦情味的拓展。
作恶伤害大老蚌的,仿佛就是强横蛟龙角色的一个延续;而方良为代表的保护敬畏大老蚌的侠义之士,则是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清官的角色复现。
作为明清宝物崇拜系列之一的宝珠,也免不了受到若干宝物崇拜表现模式的规约,而又不限于这些主要模式[7],而以其宝珠崇拜特有的文化意义及其性别意蕴,经巨蚌母题艺术化重铸,直接转化为带有海洋文化特色的侠女,行使着带有生态美学及仙幻意趣的超人功能。
于是,凭借这大蚌“受难——解难“的民俗叙事,武侠小说中的侠客除暴安良,就这样同清代救灾清官正义壮举的期盼有机结合,成功地构成了武侠小说“秩序重建”
的庄严的审美理想。
将老蚌完全人格化,由消极躲避的自救角色转化为主动解救落难女子的侠客,拥有人类侠客一般无二的思想情感,蕴含着十分明显的现代生态伦理理念。
[1]朱国祯:《涌幢小品》卷之十九《诗镇》,第440—441页,北京,中华书局,1959。
[2]俞樾:《右台仙馆笔记》卷十三,第312页,济南,齐鲁书社,1986。
[3]西湖浪子、梦觉主人:《三刻拍案惊奇》第二十二回《藏珠符可护,贪色檄能诛》,第234—243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4]陆人龙:《型世言》第三十九回《蚌珠巧乞护身符,妖蛟竟死诛邪檄》,第651—653页,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
[5]《还珠楼主小说全集》总第四卷,第1638页,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北岳文艺出版社联合出版,1998。
[6]《还珠楼主小说全集》总第四卷,第1640—1645页,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北岳文艺出版社联合出版,1998。
[7]参见刘卫英:《明清小说宝物崇拜研究》第二章,第65-86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