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一、以雁自况: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的一个切入点
banner"
>
雁,在上古《诗经·小雅·鸿雁》中,就是身命不保的流民的象征:“鸿雁于飞,肃肃其羽。
之子于征,劬劳于野。
爰及矜人,哀此鳏寡。
……”
从此,这一“哀鸿遍野”
的流民图,便成为中国文学表现乱世人生的一个缩影。
曹丕《燕歌行》已有“群燕辞归雁南翔。
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
的思妇心曲。
较早的以雁自况表达思乡情怀的当为刘宋时期沈约(441—513)《咏湖中雁》:
白水满春塘,旅雁每回翔。
唼流牵弱藻,敛翮带馀霜。
群浮动轻浪,单泛逐孤光。
悬飞竟不下,乱起未成行。
刷羽同摇漾,一举还故乡。
描写了雁在野旷无人生态环境下的情态,如此还忘不了乡情。
故乡作为雁这种候鸟的永恒的吸引力的所在,其于离乡之人亦何尝不是如此!
杜甫《归雁二首》也有:“万里衡阳雁,今年又北归。
双双瞻客上,一一背人飞。
云里相呼疾,沙边自宿稀。
系书无浪语,愁寂故山薇。”
然而被迫离乡的流民则又与雁有所不同,杜甫《归雁》也有:“东来万里客,乱定几年归?肠断江城雁,高高向北飞。”
千古之下,清代褚逢椿《鸿雁篇》,在许多咏叹流民之苦的诗篇中,很有特色,特色就在于运用了《诗经》以来鸿雁比流民之凄惶的古远原型:
哀鸿雁,飞连翩,十十五五大道边。
敝车轧轧声相连。
大儿啼饥奔向前,小儿尚抱怀中眠。
老妇卧车上,垂白身拘挛。
老翁向人道:灾旱逢今年。
大麦不死数寸耳,甚者赤地皆荒田。
市中二升粟,三百青铜钱。
今日卖犊,明日卖屋,卖牛卖屋不得数日饱,不如他乡乐土乐。
吁嗟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