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深沉帘幕花随风,空梁独宿思故雄。
何人并卧氍毹月,罗袂鸾篦花影中。”
《烈鸳谣》曰:“烈鸳可悲,雄已死,雌依依,宁同镬中烹,不向湖上飞。
生来相随不相舍,如今奋翅同所归。
何事楚宫娇不语,露桃脉脉东风里。”
[3]
不过,毕竟鸿雁传书的故事深入人心,民间依旧对于雁殉情故事传诵不绝。
至于《七修类稿》的文学言说,颇具匠心地运用了两相映照之法,描绘大雁殉情的悲壮可悯,呈现的则是生者完全可以不死,却义无反顾地敢死轻生,载录者似乎在有意识地给雁文化的伦理精神增添新的意蕴:
雁,诸书止言知时鸟也,行有先后,故以之执贽,以之纳采,未见言其义处。
至于诗赋之咏,亦或特怜其孤耳,未闻言其义性与纪其义事也。
近见吾友王天雨云:“家后有张姓者,曾获一雁,置于中亭。
明年,有雁自天鸣,亭雁和之,久而天雁遂下,彼此以颈绞死于楼前,后因名楼曰‘双雁楼’。”
此其一也。
又吾友王荫伯教谕铜陵时,有民舍除夜燎烟祓除不祥,一雁偶为烟触而下,其家直以为不祥也,烹之。
明日,一雁飞鸣屋顶,数日亦坠而死。
观此二事,又真为“义雁”
云。
[4]
有的传闻,还注意描述双雁极力打算比翼齐飞,最终失败而死的悲剧。
下面曲园居士载录的是一个解救雁,却不能坚持始终的憾事,说无锡县民捕雁欲烹,被一书生所救:
惧其逸去,以线联其两翮,使不能飞。
雁杂处鸡鹜间,亦颇驯扰,惟闻长空雁唳,辄昂首而鸣。
一日,有群雁过其上,此雁大鸣,忽有一雁自空而下,集于屋檐。
两雁相顾,引吭奋翮,若相识者,一欲招之下,一欲引之上。
书生悟此两雁必旧偶也,乃断其线使飞,而此雁垂翅既久,不能奋飞,屡飞屡堕,竟不得去。
屋檐之雁守之终日,忽自屋飞下,相对哀鸣。
越日视之,则俱毙矣。
书生感其义,合而瘗之,名曰“雁冢”
。
嗟乎!
禽鸟之微,犹不忘其偶若此,使人弥增伉俪之重。
[5]
生死相随,始终不渝,雁的殉情行为被华夏伦理文化圈,赋予了人伦情怀,雁的某种本能行为感动了伦理化了的人,人对象化了自身的解救对象雁。
故事的谈论,更使得雁成为人世情侣标举推重的典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