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而且还成为“使得我们要为非作恶的原因,也就这样把我们转化为奴隶,并且通过腐蚀我们而在奴役着我们”
。
[3]白猿正是因为不满足于“与天地同寿”
,又抢掠人间众多女子以及无数珍奇宝物,欲望过度扩张而导致生命过早被毁灭的结局,正如他自己所说“此山峻绝,未尝有人至……今能至者,非天假之何耶?”
此言颇有意味,似乎自然界也会利用自身规律来适时调节生态平衡。
其实,在南朝刘宋时代刘敬叔《异苑》中,猴怪,不过是众多**人类的动物精怪之一,其显示出的能量非常有限:
晋太元末,徐寂之尝野行,见一女子操荷举手麾寂之,寂之悦而延住。
此后来往如旧,寂之便患瘦瘠,时或言见华房深宇,芳茵广筵。
寂之与女觞肴宴乐。
数年,其弟晬之闻屋内群语,潜往窥之,见数女子从后户出,惟余一女,隐在篑边。
晬之径入,寂之怒曰:“今方欢乐,何故唐突!”
忽复共言云:“篑中有人。”
晬之即发看,有一牝猴,遂杀之,寂之病遂瘥。
[4]
但何以唐代初年,便出现了如此神通广大的白猿精?这正是人们对于猿猴类动物体验加深、多样化的表现。
猿猴类动物,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增加,伴随着中国文化重心南移的历史脚步而推进的。
《太平广记》卷二百三十七写咸通年间,同昌公主患病:“公主疾既甚,医者欲难其药,奏云:‘得红蜜白猿膏,食之可愈。
’上令检内库,得红蜜数石,本兠离国所贡。
白猿膏数瓮,本南海所献。
虽日加药饵,终无其验,公主薨。”
这说明,白猿并非中原当地所出产,实际上是一个遥远边荒的“意识形态形象”
,相当于将远方神奇的动物妖魔化。
不过,人类中心主义视野下,猿猴类动物本身具备的类似于精怪的能量,却也总是屈于下风。
洪迈《夷坚丙志》则描写了一个流氓猴,因调戏女主人被杀。
说秀州魏塘镇孙拱家养一猴几年了。
一次拱妻顾氏晚上散步,呼小童牵猴至前,不料猴却“趋挽顾衣,为欲**之状”
,顾氏怒命仆人痛棰责罚此猴,夜里却又被猴的两只长满毛的手执住手臂,惊得大叫昏仆。
猴脱走后,登树跳踉,孙氏集邻人,绕村追踪了三天,才将猴射杀。
[5]但这也只是射杀,而非近距离捕杀,说明猴性的野性难驯。
而将人类社会规范用之于猴,实际上有些冤枉了,猴不过是按照自身的物种种群的生活方式来行事,却不料招来杀身之祸。
其二,是猿猴类动物真正面临的生态威胁,是人类社会的捕食侵害。
张鷟《朝野佥载》写出了猩猩群体面临共同的生存威胁时,采取主动应对措施,以种群少数牺牲换取群体安全,同时对濒死者洒泪送别。
故事不仅展现出猩猩具有高级思维,能做出合乎种属安全存在的合理部署,还透露出人类对动物的选择性认同与同情,不平等的物种交往规则:
安南武平县封溪中有猩猩焉。
如美人,解人语,知往事。
以嗜酒故,以屐得之,槛百数同牢。
欲食之,众自推肥者相送,流涕而别。
时饷封溪令,以帕盖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