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家人若出,宜付其书,便取钱也。”
士人如言,迳叩大树。
久之,小婢出,问其故,云:“谢二令送书。”
忽见朱门白壁,婢往却出,引入。
见姥充壮,当堂坐,谓士人曰:“儿子书劳君送,令付钱三百千,今不违其意。”
及人出,已见三百千在岸,悉是官家排斗钱,而色小坏。
士人疑其精怪,不知何处得之,疑用恐非物理,因以告官,具言始末。
河南尹奏其事,皆云:“魏王池中有一鼋窟,恐是耳。”
有敕,使击射之。
得昆仑数十人,悉持刀枪,沉入其窟,得鼋大小数十头,末得一鼋,大如连床,官皆杀之,得钱帛数千事。
其后五年,士人选得江南一尉,之任。
至扬州市中东店前,忽见谢二,怒曰:“于君不薄,何乃相负,以至于斯!
老母家人皆遭非命,君之故也。”
言讫辞去。
士人大惧,十馀日不之官,徒侣所促,乃发。
行百馀里,遇风,一家尽没。
时人云,以为谢二所损也。
[6]
值得注意,故事对恩将仇报者的谴责十分突出。
同时故事还展示的是生态伦理在人类社会伦理与自然动物精怪伦理冲突中的调和平衡作用。
在士人看来,“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此为久远族群生存基本原则;而在动物大鼋看来“投桃报李”
是自然运行法则。
当这两种伦理发生冲突时,士人运用智谋与善恶价值标准,借助官府力量“先下手为强”
,成功地铲除了人类的潜在威胁,大鼋一家都遭了殃,这是人类与自然界野生动物冲突中最先出现的一种结果。
当大鼋企图侵入人类领地这一危险消除后,在当地生态体系中就出现了物种的空白,生态平衡被人为打破。
作为一种补偿,生态系统又借助大自然的力量—大风,将制造不平衡的首恶,那个士人铲除,“遇风,一家尽没”
,从而使生态体系恢复平衡状态。
叙事者顺应当时社会伦理的“不是不报,时机不到”
原则,在如此“恩怨相报”
的交锋融合中求得平衡,完成“天不掩恶”
的公正公平。
根据张鷟《朝野佥载》卷四所载,唐代人们常把水边被水兽拖走的伤人事件,归结为大鼋作恶,这实际上冤屈了大鼋:“有人见竖子在洛水中洗马,顷之,见一物如白炼带,极光晶,缴竖子项三两匝,即落水死。
凡是水中及湾泊之所皆有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