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还珠楼主《兵书峡》第三回《绝顶夜栖身,水气沉冥风雨恶;奇珍初诲盗,云涛浩**剑光寒》描写的珍藏于蚌壳内的蜗皇至宝就免不了宝气外露,因而引来争夺之人:
乃是一个奇怪蚌壳,大还不到两寸,作六角星形。
上面满是彩晕,映日流转,并不透明,内里却映射出一寸许方圆一团光华,也是六角形状。
但有一角暗而无光,似在轮流闪变,明暗相继。
单看外面,已觉彩霞辉映,耀眼生缬。
因听陶元曜说过,奇形外有宝匣,试将蚌壳拨大约数寸,蚌壳大小,里面好似一粒六角形的大蚌珠,未必便是元江金盆中的蜗皇至宝,心中生疑,便用手指一拨,因见外壳严丝合缝,封闭甚紧,恐难打开,用力稍猛,不料蚌壳竟似活的,居然随手而起。
只见一片金霞射目难睁,还未看清何物,楼前大片地面,连四外的山石林木溪流飞泉,全部映照成了金色。
……众人见那壳中蚌珠大约径寸,作六角形,金霞灿烂,精芒射目,不可逼视。
细一观察,才知六个星角只有五角发光,一角独暗。
宝光强烈映照之下,暗的一角直似一个虚影,互相徐徐转变,由明而暗,相继发光,隐现不停。
[9]
这宝贝自然是人们的争夺对象,有时也不免落入坏人之手。
然而这宝贝的最大价值是所代表的“阴性”
的多重力量:“专御烈火洪水,更具起死回生灵效。
任是多么重伤奇毒,只将此珠那根暗角,趁其快要放光以前,对准伤口,便觉遍体清凉,转眼将毒吸净,合口复原。
别的妙用尚多,也说不完。”
因此,巨蚌母题所喻示的,非常接近敬畏自然、珍爱生命的生态美学意旨,具有恒久的审美价值。
[1][德]艾伯华:《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王燕生等译,第132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2][美]丁乃通:《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郑建成等译,第117—120页,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6。
[3]杨武泉:《岭外代答校注》卷七,第258—259页,北京,中华书局,1999。
[4]朱国祯《涌幢小品》卷二十六“珠池”
条,第621—622页,上海,中华书局,1959。
[5]屈大均:《广东新语》卷十五《珠》,第413页,北京,中华书局,1985。
[6]张应昌编:《清诗铎》卷二十四,第919页,北京,中华书局,1960。
[7]刘献廷:《广阳杂记》卷四,第216页,北京,中华书局,1957。
[8][英]李约瑟:《中华科学文明史》3,柯林·罗南改编,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系译,第279页,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9]《还珠楼主小说全集》总第二十七卷,第69—72页,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北岳文艺出版社联合出版,1998。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