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天中文网

四孤雁哀鸣 失群个体的生存悲剧及其呻吟(第6页)

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人所共知,怀乡思古咏叹之中每多以雁为载体,但怀乡主题中的雁意象,重在表现主体人的归依恋旧意向,有些孤雁意象却重在倾诉自我需要理解、慰藉,二者虽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仍不能等量齐观。

孤雁意象当然常被用来表乡怀,然而其茕茕无依感受的深切、情调的悲凉却每每非怀乡之情所能有。

并且,孤雁意象的这种特定情蕴若不突出,有时还会招致责难,甚至可以说这也正是咏物之作的大忌,即缺乏个性特征。

魏庆之《诗人玉屑》卷十一就曾辑录论者之言:“鲍当《吟孤雁》云:‘更无声接续,空有影相随’,当时号为‘鲍孤雁’。

凡物有声而孤者皆然,何独雁乎?”

其实,这段话虽不无道理,却并不允当。

且不说这两句诗有特定的语境,“孤声”

在古典文学中的表现也理应以雁最为代表。

也正因为雁向来以群体活动著称,并常引以为美谈,唯其如此,“孤”

才愈加带有悲剧色彩;而儒家伦理也一贯崇重群体纽带的维系作用,离乡失群者也愈益在孤雁意象映衬下缺少心理承受力。

何况孤雁乃至整个雁意象系统至此已有了相当丰富的文化内容,“鲍孤雁”

的得名,本有其接受心理上的复杂原因,岂可如此简单否定!

明人薛蕙《孤雁赋》则咏叹道:“望鸿雁于河涣,伫傍徨而独居。

容貌惨以愁额,音凄怆而号呼。

伊斯鸟之嘉淑,产异质于幽荒。

体贞信之至性,动静一其有常。

……”

野中孤雁在其生态环境中的状态,引起了有类似感受的女作者关注、动情,而清代女诗人叶梤《孤雁》则抒发了更为广义上的孤独离群之苦:

一声凄切度河梁,不诉离群也断肠。

寂历寒沙眠铩羽,空明霜月照分行。

无心避患衔芦荻,肯恋馀生逐稻粱。

闻道边庭尚征戍,孤鸣幸勿到辽阳。

具有特定的征夫久戍边关的空间象征,“辽阳”

成为唐代以来边塞及其相关情感的语汇符号,那些远离中原的戍卒其实真的就好比一个个孤雁,孤雁成为女性创作主体心目中的情感载体。

而在客中的男性,则往往是如同清代郓格《寄虞山王石谷》所咏:“最怜霜月怀人夜,鸿雁声中独倚楼。”

清代小说《鼓掌绝尘》写张秀自与陈府判送别起身,雇船来到浙江桐庐地界,时值八月十五中秋佳节,小说引诗词:“……夜半远星飞,坠落乌巢惊弹落;中天孤雁叫,唤回客梦动乡思。”

[7]预示着下面情节,即孤魂(袁州府判陈珍)托梦求转告家乡亲人消息,设灵座,追荐超魂之事。

颇有意趣的是,孤雁的某种自然习性,还被更加附会以别具一格的伦理情怀,似乎同人世间的忠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的常见遭遇,非常类似。

清人黄钧宰《金壶七墨》卷六就曾结合实际观察到的雁群活动规律概括道:

禽类中雁为最义,生有定偶,丧其一,终不复匹。

飞则独后其群,宿则群雁环止一处,而孤雁彻夜周巡,若人之侦察者然。

弋人以柴扉蔽身,缓步而进,孤雁惊鸣,弋人遽伏,及群雁四顾,不见人迹,怒而啄之,如是者二三次,愈啄愈甚,不敢复声。

弋人逼近发铳,十得五六,其幸而逸去者,复啄孤雁,虽损颈折翼,不去其类,亦终不乱其群也。

[8]

孤雁似乎成为雁群的“另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玄学大师穿成豪门弃妇[古穿今]修道种田平天下DOTA2:中单之神木叶:从解开笼中鸟开始!开海重生退婚后偏执大佬成我裙下之臣快穿之为你如愿我要做皇帝快穿之我真的不记仇诸天轮回:从港综开始你异能很强,但下一秒就是我的了一人之开始的道爷开局签到武当山疯了!顶流死对头来我婚礼抢亲了娇软师妹疯批后,全师门跪舔称臣当钓系beta意外怀孕后我真不是法爷都市逍遥邪医大宇之上抽卡救不了诡异世界国民闺女三岁半我真就想当个厨子啊阳神冠军侯天家小农女又谜又飒一箭破万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