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中外交流史家曾引俄罗斯人徐楼《土耳其斯坦游记》的说法,说明这类毒虫的种类和危害:
奥李阿塔(Aulieata,古之怛逻私城)附近产蜘蛛,土人称曰哈喇库尔忒(Karakurt),华言黑虫也。
在诸虫中,实为最毒,咬人致死。
吉利吉思人(Kirghizes)牲畜,每年死于蛛者,难以数计。
又有黑虫,大如鸽卵,身有棕黑毛,土人称曰塔郎吐拉(tarantula)。
沙土中又有虫,曰法郎枢(phalange)。
行走时,大如二拳,身有黄红毛,甚长。”
清七十一《西域闻见录》下三云:“八叉虫,新疆在在有之。
形类土蜘蛛,色褐而圆,八爪,微短,紫口,口有四歧,啮铁有形,遍身黄绿,为章皮,里通明如茧蚕。
生湿地沟渠,及人家多年土壁中。
大者如鸡子,小者如胡桃。
每大风则出穴,逐风而行,入人屋宇,行急如飞。
怒,则八足耸立逐人。
寻常于人身上往来,切不可动,听其自去,亦竟无恙,倘少动触之,辄噬人,最为毒恶,痛彻心髓,须臾不救,通身溃烂而死。
如噬人轻,即取其虫碎之,尚无大害。
若噬人时,吐白丝于疮口,或噬人后,走向水中呼吸,则人必死矣。
或曰茜草捣汁服之,并敷疮口可愈。
究之,中其毒,而能生者,百无一二。
回子云,惟求阿浑(阿訇)诵经可活。
然吾尝闻回子有被毒者,皆请阿浑诵经,乃经未终,而其人已终矣。”
[6]
这一“急救措施”
的传入中土,也说明被毒蜘蛛咬伤现象,所在不少。
到了明代的中外交流叙述中,也能找到毒蜘蛛的记载。
据《皇明世法录》卷八十一载,在撒马尔罕东北的赛兰(塞蓝):“夏秋间,草生黑蜘蛛甚小,毒甚,啮人遍体作痛,号呼动地。
土人诵咒禳解,以薄荷枝拂毒处,又以鲜羊肝遍擦,经一昼夜痛息,肤如蜕;牛马被伤辄死,行人宿,必近水避焉。”
这一异域传闻进入到《明史·西域传》中,也说明了明代医学对于被这类毒虫咬伤情况的关注。
而中原的有些荒僻之地,大蜘蛛杀人的“连环作案”
事件,也就不是不可能发生。
五代时王仁裕《玉堂闲话》把这种事情发生地,提到海州北上不远的鲁南泰山一带:“泰岳之麓有岱岳观,楼殿咸古制,年代寝远。
一夕大风,有声轰然,响震山谷。
及旦视,及经楼之陊(破败)也。
楼屋徘徊之中,杂骨盈车,有老蛛在焉。
形如矮腹五升之茶鼎,展手足则周数尺之地矣。
先是侧近寺观,或民家,亡失幼儿不计其数,盖悉罹其啗食也。
多有网于其上,或遭其粘然羁绊,而不能自解而脱走,则必遭其害矣。
于是观主命薪以焚之,臭闻十馀里。”
[7]对于蜘蛛死后臭味散布范围之大的强调,旨在说明其毒性和危害之大,这是古人常用的有意夸张渲染的叙事方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