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鸵鸟的羽毛均匀地分布在体表,没有羽区和裸区的区别,也没有飞羽和尾羽的分化,更无羽毛保养器——尾脂腺。
总的来看,它的飞翔器官高度退化,根本不适于飞翔。
从身体的内部构造上看,鸵鸟也不适于飞翔。
鸵鸟的骨头里没有其他鸟类那种储存空气的空腔。
鸵鸟的脖子很长,头骨与脊椎骨没有愈合现象,这些特征使鸵鸟的骨头太重。
最关键的是,鸵鸟没有固定飞翔肌的龙骨突,因而胸肌不发达,承担不起飞翔的任务。
那么鸵鸟为什么进化成今天这个样子呢?其实这是它们适应沙漠生活的结果。
大约在2亿年前,一支古爬行动物进化成了鸟类。
经过陆地复杂多变的环境的自然选择,鸟类也逐渐进化出众多类型,出现了鸭、鹅等水禽,鹤、鹳等涉禽,斑鸠、野鸡等陆禽,猫头鹰、游隼等猛禽等多种生态类型。
而鸵鸟是另一种生态类型——走禽的代表。
长期生活在辽阔的荒漠、草原、灌丛地带,鸵鸟的翼和尾都退化了,后肢却发达有力,可以以70千米时的速度奔跑。
如果鸵鸟的祖先硬撑着在广阔的草原上空飞翔,而不去学习如何脚踏实地奔跑,可能早就灭绝了。
七、人类怎样才能自己飞起来?
你知道吗?从儿时起,每当看到天空中飞翔的鸟,我们就会想,我们什么时候能够飞起来,如果能像鸟一样自由自在地飞翔,那该多好!
这种梦想也许伴随着每一个人的成长。
鸟能飞起来,是由于它们在长期的进化中形成了与飞行生活相适应的身体结构。
能够像鸟一样飞翔,是人类的梦想。
甘肃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的飞天,只需轻盈地舞动衣袖,就能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如真似幻,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想。
在西方的宗教壁画中,背后长有翅膀的天使,被认为是世上的精灵,他们身上也寄托着人类飞行的梦想。
那么,人类到底能不能像鸟一样翱翔于天空呢?从1.45亿年前的晚侏罗纪出现的始祖鸟到今天的现代鸟,鸟类通过漫长的演化适应了飞行生活,它们的每一处身体结构都是与飞行生活相适应的。
根据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人类如果想自己飞起来,身体就要做出巨大的改变。
现在我们就看看人类要自己飞起来需要改变的地方有哪些。
一是要有流线型的身体。
人和哺乳动物的身体接近圆柱形,这种体形会在飞行时承受巨大的阻力。
我们看看鸟类的体形,它们的身体接近前圆后尖的水滴形,这就是所谓的流线型身体。
研究表明,这种流线型身体,在运动时受到的阻力仅为圆柱形的125。
所以你想,以我们现在的体形要飞起来,需要耗费多少能量啊!
二是体被羽毛。
羽毛对于飞行生活有如下作用:(1)保持体温,形成隔热层。
你不可能飞到万米高空还穿着厚厚的棉衣保暖,也不可能在炎热的夏季还把自己装在套子里。
鸟类通过春秋季节的换羽很好地解决了保暖与散热的问题。
(2)羽毛是构成飞翔器官的一部分,有了羽毛,翅膀张开后的面积更大,飞行更加省力。
(3)使外廓更呈流线型,进一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
所以我们要飞起来,最好先长出羽毛。
三是有发达的胸肌。
我们都知道鸟类胸脯上的肉很厚,其实这是鸟类发达的胸肌,这些长在龙骨突上的肌肉使鸟类的翅膀非常有力,能瞬间爆发出巨大的能量,使它们能克服地球的引力飞起来。
研究表明,人类要飞起来,以50千克的体重计算,翼展至少要6米,胸肌的厚度为80~100厘米!
那可真是未见其人先见其胸了,你愿意拥有这种体形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