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天中文网

赋茶谁最先厥传惟杜育(第2页)

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桐君录》记载:“西阳、武昌、庐江、晋陵,好茗。”

《荆州土记》记载:“武陵七县通出茶,最好。”

及至唐代陆羽著《茶经》时,茶业产区已经广泛分布到了湖北、湖南、安徽、河南、浙江、江苏、陕西、四川、贵州、云南、江西、福建、广西、广东、广西等众多地区。

汉代饮器玉、漆、铜材质耳杯

从文献记载上看,白茶是六大茶类中最早出现的茶类。

文献上最早明确记载茶叶的蒸青制法是在唐代出现的。

唐代孟诜《食疗本草》(成书于713—741)写道:“又茶主下气,除好睡,消宿食,茶,当日成者良。

蒸、捣经宿,用陈故者……”

这是目前能看到的最早的有关蒸青绿茶制法的记录。

陆羽《茶经·三之造》(780年)也说:“晴,采之。

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

所以在唐之前的干茶或饼茶基本都属于白茶,而无蒸青绿茶。

另外有一种说法,在秦汉以前的巴蜀地区可能已经出现了原始炒青或蒸青绿茶。

只能说,这些工艺可能确实在上述区域出现了,但由于地理闭塞或其他原因未能传而广之。

到目前为止,笔者还未看到有关于此的任何确凿的文字记录。

西周祭祀青铜器一套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远在周朝,政府就有分管茶叶的官员了。

当时的茶叶主要是作为祭祀使用,可见,那时候祭祀用的东西随时要取,随时要用,那么它必定是晾晒干的东西,如果不是干叶,必然不能随时取用。

实际那个时候的茶就是不揉不炒,自然晾晒而干,已经似于现在的白茶了。

《僮约》中所记“武阳买茶”

,指的也是自然晒干的茶叶,不可能是鲜叶。

茶叶能集中到市场去卖,一定得晒干才行,否则就会腐烂。

武阳卖的茶应该类似白茶。

《广雅》成书于三国魏明帝太和年间(227—232),张揖撰。

《广雅》记载:“荆巴间采茶作饼,成以米膏出之,若饮先炙令色赤,捣末置瓷器中,以汤浇覆之,用姜葱芼之。”

说明那时不单有散茶,还有用米汤掺和着茶叶一起做成的饼茶。

喝时要把茶饼炙烤一下,捣成茶末后放入瓷碗中,然后冲入开水,再加上葱、姜等调料一起饮用。

为什么要“成以米膏出之”

呢?这就说明了那时候的茶,肯定不是蒸青的,它就是晒干的茶。

如果是蒸青的茶,经过热气熏蒸,茶叶中必然流出茶汁,果胶之类的黏性东西也会部分分离出来,这样就可以把茶搞成团状或者饼状了。

而这里说“成以米膏出之”

,通俗地讲,是当时的人们把米膏当成了糨糊,把这些晒干的茶叶粘在了一起,所以这些茶必然是晒干的白茶。

“捣末置瓷器中,以汤浇覆之,用姜葱芼之”

的吃茶风俗至今在个别地区仍然保留着,比如云贵那边少数民族的油茶、烤茶、竹筒茶,湖南安化的擂茶。

做安化擂茶,要选用当地茶叶,再按一定比例加入花生、芝麻、食盐、生姜等食料放进陶钵里,接着用茶树粗枝做成的圆头木棒加少量水研碎,磨成泥状后倒进茶钵里用开水冲调成汤,再分别舀进大碗,其后将炒熟了的米、绿豆投入碗内食用。

湖南安化洞市老街的擂茶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饮茶之事渐渐为豪门所青睐、文人所歌咏,同时带动了饮茶习俗的传播并使其逐渐进入百姓生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重生八零前程似锦不会真有人觉得修仙难吧渣爹的逆袭人生邪王独宠废柴妃杀怪百分百爆率,你跟我比幸运?我,君麻吕,要长生!网游之盖世大魔王我真的不想谈恋爱火枪未能击穿裤袜从寒门开始崛起大秦从献仙药开始文娱从自媒体开始我靠脸在无限流世界装小可怜二次元强化大师末世女主难当封妖的灯火投胎了不让江山LOL之战神崛起重生支配者一剑倾国农家恶毒后娘她超凶奋斗在修真界我已不做大佬好多年年代文炮灰女配养崽崽我的外挂果然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