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
皎然大陆羽十三岁,于陆羽亦师亦友的皎然影响了陆羽的后半生。
陆羽一生未娶,把自己的全部身心都投入到了对茶的研究中,整天穿山访茶,乐此不疲。
陆羽在自传中对自己描述道:“上元初,结庐于苕溪之湄,闭关对书,不杂非类,名僧高士,谈宴永日。
常扁舟往山寺,随身惟纱巾、藤鞋、短褐、犊鼻。
往往独行野中,诵佛经,吟古诗,杖击林木,手弄流水,夷犹徘徊,自曙达暮,至日黑兴尽,号泣而归。
故楚人相谓,陆羽盖今之接舆也。”
皇甫冉写过一首《送陆鸿渐栖霞寺采茶》诗,把陆羽醉心茶研究的日常生活描绘得野趣盎然:“采茶非采菉,远远上层崖。
布叶春风暖,盈筐白日斜。
旧知山寺路,时宿野人家。
借问王孙草,何时泛碗花。”
皎然在《访陆处士羽》诗中也说他:“太湖东西路,吴主古山前。
所思不可见,归鸿自翩翩。
何山赏春茗,何处弄春泉。
莫是沧浪子,悠悠一钓船。”
茶山风光
陆羽在顾渚山中考察、研究茶树,又结合自己多年以来在各地的茶事经验,以顾渚紫笋茶为蓝本,写就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学专著《茶经》。
这本书是用心血和汗水凝结而成的,作为中国茶书的开山之作,《茶经》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全面记录了茶的产地、栽培、采摘、制作、器具、煎煮、饮用、功效等相关知识。
陆羽的《茶经》是对中唐以前茶事发展的总结,并将日常茶事升格为一种文化艺术,推动了中国茶文化的发展。
《茶经》的问世亦标志着茶学这一门类学问的形成。
《茶经》全书七千余字,分上、中、下三卷十节,概貌如下:
一之源,介绍茶树的起源、形状,品质、功效及生长环境。
二之具,介绍采茶、制茶工具及使用方法。
三之造,介绍茶叶的采制方法以及饼茶的制作工艺、鉴别方法。
四之器,介绍煎茶、饮茶的器具。
对各种茶器具的名称、形状、材质,制作方法、用途、特点做了详尽说明。
五之煮,介绍如何炙茶,如何煎茶,煎茶用水的掌握及水对茶汤的影响。
六之饮,介绍饮茶风俗的起源和饮茶的方法。
七之事,介绍了陆羽之前的历代文献资料,掌故、诗词、医书等对茶的文字记述。
山中饮茶
八之出,介绍其时唐代全国的茶叶产区及茶品的优劣。
九之略,介绍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可以酌情省略一些制茶工具、煎茶器具及相关步骤。
十之图,陆羽建议把《茶经》前九章内容抄写在白绢之上,张于四壁,便于学习。
陆羽的《茶经》距今已经有一千二百多年了,它的某些内容在今天还具参考价值,但有相当一部分内容也已经不适用现在的散茶泡饮了。
明代罗廪在其所著《茶解》中讲道:“故桑苎(陆羽)《茶经》,第可想其风致,奉为开山,其舂、碾、罗、则诸法,殊不足仿。”
当下的我们在读茶经时可以学学罗廪,不必沉于细节,在诵读文章后能做到体其大要、“想其风致”
即可。
《茶经》这部书一问世,立即受到了文人雅士的推崇,然而也有一人发出了不同的声音,这是谁呢?此人正是陆羽的恩人兼师友皎然僧。
细心的茶友会发现皎然在其所作《饮茶歌送郑容》一诗中有如下语句:“云山童子调金铛,楚人茶经虚得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