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从“虚得名”
一语即可看出皎然对陆羽著述的《茶经》是稍有微词的。
这是为什么?在皎然看来,陆羽《茶经》着重强调了“技”
而缺失了“道”
,或说仅仅达到“与醍醐、甘露抗衡也”
“参百品而不混,越众饮而独高”
之位,于茶之“形而上”
还未达到皎然对其所期待的境界,看似微词实有恨铁未成钢之意。
作为中国茶道开山鼻祖的皎然,其时已臻“一饮涤昏寐,情思朗爽满天地。
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
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之境,如其自语“外物寂中谁似我,松声草色共无机”
。
皎然的“三饮茶歌”
即是后世被誉为茶仙的卢仝之“七碗茶歌”
的源头活水,“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日本人对卢仝推崇备至,常常将之与“茶圣”
陆羽相提并论。
皎然以他高深的佛门禅悟开启了中国茶道乃至世界茶道的初端。
河畔瀹饮
皎然在与友人饮茶时,多选择白瓷茶碗,因为“素瓷雪色缥沫香”
,皎然推崇的是“素瓷传静夜”
之超然韵味。
而陆羽则提倡茶碗“青则益茶”
的实用主义,这一点上皎然显然高于陆羽。
爱之深方责之切,晚年陆羽深深体会到了皎然对自己的关爱,在听到恩师圆寂的消息时,陆羽泪如泉涌,立即由外地返回湖州杼山吊祭皎然。
在皎然墓前,陆羽情深意切、字字珠玑地表达了对恩师皎然的怀念:
万木萧疏春节深,野服浸寒瑟瑟身。
杼山已作冬令意,风雨谁登三癸亭。
禅隐初从皎然僧,斋堂时谥助茶馨。
十载别离成永,归来黄叶蔽师坟。
陆羽死后亦葬杼山,与青山绿水一起伴皎然左右。
唐人孟郊《送陆畅归湖州,因凭题故人皎然塔、陆羽坟》一诗对此作了描述:“杼山砖塔禅,竟陵广宵翁……不然洛岸亭,归死为大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