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再将贮茶叶的锡罐安放在茶盘的旁边,随口和来客谈着天,但并不忘了手中所应做的事。
他时时顾着炉火,等到水壶中渐发沸声后,他就立在炉前不再离开,更加用力地煽火,还不时要揭开壶盖望一望。
那时壶底已有小泡,名为‘鱼眼’与‘蟹沫’,这就是‘初滚’。
他重新盖上壶盖,再扇上几遍,壶中的沸声渐大,水面也渐起泡,这名为‘二滚’。
这时已有热气从壶口喷出来,主人也就格外地注意。
将届‘三滚’,壶水已经沸透之时,他就提起水壶,将小泥壶里外一浇,赶紧将茶叶加入泥壶,泡出茶来。
这种茶如福建人所饮的‘铁观音’,大都泡得很浓。
小泥壶中只可容水四小杯,茶叶占去其三分之一的容隙。
因为茶叶加得很多,所以一泡之后,即可倒出来喝了。
这一道茶已将壶水用尽,于是再灌入凉水,放到炉上去煮,以供第二泡之用。
严格地说起来,茶在第二泡时为最妙。”
今天的工夫茶由历史沿革与传统文化沉积而来,已经遍及海内外,渗透在社会生活的诸多角落,在旅游、商业、情感联结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翁辉东的《潮州茶经·工夫茶》说:“工夫茶之特别处,不在于茶之本质,而在于其具器皿之配备精良,以及闲情逸致之烹制。”
社会的变革,生活节奏的加快,时下有些沏茶小壶已为盖碗所替代,砂炉生火、茶铫煮水已经由电炉、电热水器等家用电器完成,大多数的工夫茶停留在了解渴、休闲、社交的层面上。
回首历史,由闵老子至今,可清晰地看到工夫茶是文人雅士超然品饮之意境的世俗化过程,正如诗歌所表达的:“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明永乐青花缠枝灵芝纹碗故宫博物院藏
明政府于立国之初在景德镇创设了御窑厂,专门烧造宫廷御用瓷器,御窑厂成为明官窑唯一所在地。
其后政府用“以银代役”
的方法代替了元代落后的匠户制度,使得生产力极大地获得了解放,调动了手工业者的从业积极性,陶瓷行业形成了景德镇一家独大的局面。
明代永宣青花举世闻名,万历五彩缤纷夺目,且创烧了精彩品种——成化斗彩。
单色釉品种繁多,如孔雀绿、翠青、洒兰、影青、冬青、紫金……最有代表的是永乐甜白釉与漂亮的红釉、娇嫩的黄釉。
白色陶瓷从原始社会的白陶器开始,经过北齐范粹墓中出土的最早的白瓷、隋唐代的邢窑白瓷、宋代的定窑白瓷、元代的卵白釉瓷一路走到了明代。
明代甜白釉瓷的烧造成功是白瓷史上一个质的飞跃,它的出现极大地改善了后世彩瓷的质量。
甜白瓷之前的白瓷是通过工艺来减少铁元素在瓷土、釉料中的含量从而达到瓷器色发白的目的,而永乐甜白瓷则是通过在白色的瓷胎上再施加一层透明釉,这样使得瓷器的整体质感看起来不但色白,而且温润莹洁。
永乐甜白瓷胎质细腻,胎体薄,当时的工艺可以令其薄到半脱胎的程度。
成化年间,成化白瓷继承了永乐白瓷的特点,工艺更加精湛,胎细釉纯的成化白瓷令成化斗彩和成化青花瓷均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而享有盛誉。
唐代长沙窑首开彩瓷之先河,宋代有宋加彩,五彩是元代后期创烧之后发展壮大在明代嘉靖、万历年间。
明代斗彩也称逗彩,特征是以淡雅的青花釉下彩为底色,与釉上的各种颜色争奇斗艳。
斗彩跟五彩都是彩瓷,他们的主要区别是形式上五彩热烈,斗彩清雅。
工艺上五彩是把各类颜色直接平涂一次烧成,而斗彩则是首先用青花勾勒出图案的轮廓,先烧青花,之后在烧好的青花轮廓内填彩,再烧彩。
明成化甜白釉双龙纹杯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洪武鲜红釉锥拱云龙纹梨式执壶故宫博物院藏
明万历娇黄撇口茶碗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斗彩在陶瓷史上非常有名且价格不菲,《神宗实录》记载:“神宗尚食,御前有成杯一双,值钱十万。”
明代《博物要览》记载:“葡萄口扁肚靶杯,式较宣杯妙甚。
次若草虫子母鸡劝杯……皆精妙可人。”
明成化斗彩葡萄纹高足杯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成化斗彩鸡缸杯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