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天中文网

第一章 基础篇(第5页)

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到“民,神之主”

的神人关系变化揭示了这种演进的轨迹。

但是,无论是原始宗教的范畴,还是人文自觉的内涵,古代学者对天人合一观念的表述,都是建立在伦理意识的基础上。

“伦理”

一词,最初出现在《礼记·乐记》中:“乐者,通伦理者也。”

“伦”

就是“偶”

的意思,指人们彼此之间。

古代将治玉的工作称为“理”

,意为顺着玉的纹理琢磨,引申为有条不紊的“条理”

,又由自然的条理意义指向人文社会秩序。

人一生下来就处在与他人的相互关系之中,协调人们之间种种关系的,即是种种伦理。

这一点与“礼治”

之“礼”

意思相通,古代的理学以礼学为核心,也是共识。

作为文化的伦理模式的构成,又源于中国重血缘关系的亲缘观念,推广开去,则是伦理政治或符合道德规范的社会。

中国文化由亲缘伦理发展到社会伦理、政治伦理,关键在一种推扩作用。

从原始宗教意识来看,上古社会氏族林立,人们根据血缘关系,将一部分的氏族族神和保护神作为长期固定的祭祀对象,神的眷顾与族民的祭祀只在共同的血缘关系之间,绝无旁骛。

《左传》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春秋时期,晋太子申生的灵魂准备将晋国献给秦国,以为这样一来秦国会看重他的功劳而祭祀他,大臣狐突告诫说,神明不享受别族的祭品,老百姓也不会祭祀别族的神明,你要是这样做,后代对你的祭祀将会断绝。

这就是当时流行的“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

的观念。

祭祀了不该祭祀的对象得不到神灵的庇佑,而且还有谄媚的嫌疑,所以孔子非常反对“非其鬼而祭之”

这些都说明了上古社会神灵崇拜和祭祀祖先的血缘意识与本位原则。

随着西周社会的人文革新,原先的天、帝权威堕落,原有的宗教性的神灵,在人文精神的激**下,演变成为道德性的神明。

与此同时,祖宗(氏族)神也渐渐推扩为代表人民的“上帝”

(天命)神。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由这个统一的超自然神主宰。

天上的秩序,人间的政治,都是他意志的显现。

周王直接把神作为自己的祖先来看待和供奉。

周王将自己称为“天子”

,即“天之元子”

天包含万物,派生万物,人都是天的儿子,而王则是天的嫡长子。

因此王有替天行道、主宰万民的责任与义务。

神不再是远离人间的象征物,而是与人们的理想和愿望结合在一起。

天神降福降祸,行赏行罚有一定的原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从港综签到成为传说重生在夫君登基前从四合院开始的旅行毒奶影帝的相亲人生七零之彪悍娘亲现在我想做个好人末日:小姐姐没了我怎么活重生八零前程似锦督主大人是个妻管严蒸汽朋克下的神秘世界小良药斗罗之开局签到祖龙武魂末世:全球领主乾元劫主快穿女配又在打脸了纳米崛起酒店供应商姑娘她戏多嘴甜我的纸片人都是龙傲天干赢那个赘婿文男主异度高校[无限]悠闲修道人生我的魔王老婆超宠我诸天:从四合院开始打卡太古霸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