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字;
图2-1-6汉武帝像
有两个字的,如文忠公(欧阳修)取“文忠”
二字,武穆王(岳飞)取“武穆”
二字;有三个字的,如睿圣武公(卫武公)取“睿圣武”
三字,贞惠文子取“贞惠文”
三字。
值得注意的是,在朝廷赐予的谥号之外,古代还有私谥现象,一般发生在有名望的学者身上,多为门人亲友所加,如陶渊明死后,颜延年谥其为靖节徵士就是一个例子。
庙号是太庙立祀时为已逝帝王追尊的称号,如太祖(又称高祖、世祖)、太宗、世宗等,通常放在谥号之前,如汉武帝的全号是世宗孝武皇帝、魏文帝的全号是世祖文皇帝。
对已逝帝王的称呼,唐以前用谥号作为简称,如汉文帝、汉灵帝;唐以后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
尊号起于唐代武后、中宗之世,是在生前奉上的,受尊号者为皇帝、皇后(皇后的尊号亦称徽号),如宋太祖乾德元年(963)受尊号为应天广运仁圣文武至德皇帝,清同治帝尊生母那拉氏为圣母皇太后,上徽号为慈禧。
尊号可以累加,多为阿谀奉承之词。
图2-1-7慈禧像
避讳是指凡遇到与君主或尊长名字同音或同字的字,不能直接称呼,要用改字、缺笔、空字的方式来回避,以表示敬畏。
避讳包括避君讳与避家讳两种。
前者如汉文帝名恒,把“恒”
改为“常”
,把恒山改为常山。
又唐太宗名世民,将“世”
改为“代”
或“系”
,将“民”
改为“人”
,柳宗元《捕蛇者说》将“民风”
写作“人风”
就是例证。
又康熙名字是玄烨,于是把“玄”
改为“元”
,把“烨”
改为“煜”
。
甚至有改变别人名姓的情况,如为避汉武帝(名彻)之讳,把蒯彻改称为蒯通;又如避汉明帝(名庄)之讳,把庄助改称为严助。
后者如司马迁父名谈,《史记》则把赵谈改为赵同;再如苏轼祖父名序,苏洵文章把“序”
改作“引”
,苏轼又改用“叙”
字。
以缺笔的方式避讳,始于唐代,如避李世民讳,将“世”
字写作“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