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天中文网

第三 真人垂训 道教的形成与发展(第1页)

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第三节真人垂训:道教的形成与发展

banner"

>

一、道教的文化渊源

1918年8月20日在致许寿裳的信中,鲁迅先生说过一句著名的话:“中国的根柢全在道教。”

如果说,儒家、道家对中国精英阶层或大传统影响较大的话,那么道教则对民间的小传统,对民众的生活有较大的影响。

鲁迅先生的话意思就是,道教影响到中国社会的深层,以及绝大多数民众的生活。

图3-3-1鲁迅像

不同于外来的佛教,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也是最早具备宗教思想、宗教仪式、宗教神谱、宗教组织以及有专业神职人员传教的“制度化宗教”

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道教萌发于周秦之际,完形于东汉顺、桓年间,繁盛于两晋,变革于唐宋金元,颓衰于明清时代。

这其间,道教的形态及义理也在不停地变化,吸收了众多的思想资源,并且产生许多派别,最终形成一个颇为芜杂的思想体系。

道教的文化渊源,可以追溯到殷周时代的尊天祀祖的宗教思想与泛神崇拜的信仰。

殷周时代的祀神、祀祖两大传统,均融会于道教神谱,构成其特有的神谱结构。

道教的宇宙体系是以“道·阴阳·五行”

为主体,故其神谱亦具有囊括天、地、人的兼容性。

如其尊奉之神有“三清”

(玉清、上清、太清)、“四御”

(南方南极长生大帝、中天紫微北极大帝、勾陈上宫天皇大帝、后土皇地祇)以及日月星辰、江河山岳、风雨雷电、城隍土地诸神,可谓无所不包。

道教的思想渊源也是非常庞杂的,它汲取的思想资源来自中国传统文化的许多方面。

首先是以老庄哲学为根基的道家思想。

先秦时活跃的道家和东汉形成的宗教道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道教创立的时候,就奉老子为教主,以老子《道德经》为主要经典,规定为教徒必须习诵的功课。

《道德经》的基本思想是“道”

,并把道视为超时空的天地万物的根源,既有本体的意义,也含有规律的意义,它的内在规定性模糊不清,“玄之又玄”

,十分神秘。

《道德经》第25章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可见道在天地万物产生之前就存在了,而且万物皆由其产生。

所以道的存在是独立的,具有不依傍任何东西的先验性和神秘性。

《庄子》则认为,道是真实有信验的,没有作为也没有形迹的;可以心传而不可以口授,可以心得而不可以目见;它自为本自为根,没有天地以前,从古以来就已存在;它产生了鬼神和上帝,产生了天地;它在太极之上却不算高,在六合之下却不算深,先天地存在却不算久,长于上古却不算老。

又说,黄帝得到它,可以登上云天:颛顼得到它,可以居住玄宫;北海神禺强得到它,可以立于北极;西王母得到它,可以安居少广山上,没有人知道它年代的始终;彭祖得到它,可以上及有虞的时代,下及五伯(霸)时代;傅说得到它,可以做武丁的宰相,执掌天下,死后成为天上的星宿,乘驾着东维星和箕尾星,和众神并列。

这种以道为万古常存、得道以后便可不凡的能力并且成为神仙的思想,为后来的道教所汲取。

道教的基本信仰也是道,它从宗教的角度把道说成是神异之物,灵而有信,“为一切之祖首,万物之父母”

,并与神秘化了的元气说结合起来,认为道是“虚无之系,造化之根,神明之本,天地之源”

,“其大无外,其微无内”

,无形无名,有清有浊,有动有静,“万象以之生,五音以之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农门娇妻:家养暖夫致富记怪物乐园开局逃荒:拿休书在古代种田养崽厂督有喜之萌宝赖上门掌珠令起源之科技帝国京城第一神捕,你管这叫狗腿子?催妆我成了山海界灵从大周开始穿越成为皇帝:我称霸天下!退休大佬在豪门兴风作浪逆转重生1990穿越成弥勒怎么办名门盛宠:误惹钻石Boss圣龙图腾左道江湖我在末世开商店格兰自然科学院被迫饲养疯批奶狗后,我真香了皇后是只小猫咪我哥是动物之主[快穿]侯门风华:拜见极品恶婆婆穿成年代文男主前妻末世重生之归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