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与“乐”
皆根源于史前人类的饮食生活,“礼”
是以日常食器盛玉而事神致福,“乐”
则是敲击日常食器而娱神祈福,两者都运用当时用来饮食的各种器具作为媒介和手段,以便使自然、社会秩序同鬼神灵等超自然存在相互沟通,相互感应,从而达到最大的和谐。
这种“礼”
与“乐”
在操作时的工具,无论是用来盛玉奉神,还是用来敲击娱神,在最初阶段都是以食器为具体承载物,这些食器在当时都是陶器,这样,陶器在无形之中便承担了沟通天与地、人与神、社会与自然的重要作用,因而也就具备了宗教的、文化的功能。
二、美玉:石之灵者
图5-1-4四川成都金沙遗址出土的玉器
美玉除了在儒家那里被一本正经地当作道德的化身、用来比喻温文尔雅的君子之外,更多的时候被文人雅士用来比喻人才和赞美爱情。
以玉之温润晶莹象征爱情之纯洁美好,从《诗经》开始就不绝如缕,西晋张载在拟张衡的《四愁诗》中为了酬答佳人的垂青,毫不犹豫地作出了这样的选择:“佳人遗我云中翮,何以赠之?连城璧!”
爱情固然价值连城,然而相对于怀才不遇之屈沉,又“岂连璧之足云”
?楚人卞和的故事可以为证。
从“和氏之璧”
开始,玉璧便成为人才的代称。
晋人傅咸在《玉赋》中说得更透彻:“万物资生,玉秉其精;体乾之刚,配天之清。
故珍嘉在昔,宝用罔极。
夫岂君子之是比,盖乃王度之所式;其为美也若此!当其潜光荆野,抱璞未理,众视之以为石,独见知于卞子,旷千载而遐弃,歘一朝而见齿,为有国之伟宝,若神祢于明祀,岂连璧之足云,喜遭遇于知己!知己之不可遇,譬河清之难俟。
既已若此,谁亦泣血而刖足。”
玉出昆冈,在历史的长河中因为寄托着人类无数的美好愿望,因而具有了非凡的文化意义。
从考古学及其他科研成果来看,中国、中南美及新西兰为古代三大玉器产地,若以起源之早、持续之久、用途之广、工艺之精、艺术之美等特点来衡量,则只有中国堪称世界玉器产地之巨擘。
按照现代矿物学分类,玉是一种矿物集合体,属于键状硅酸盐中的角闪石组。
据杨伯达先生考证,旧石器时代晚期已经采用燧石、石英、脉石英、蛇纹石等彩石打制石器,但直至新石器时代早期,先民们还认为玉石是不可分的,到了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玉已从石器中分离出来,琢玉成为一门新兴的手工业,并出现了玉器工艺的第一次**。
先民们在选择、打制、琢磨石器过程中,不断拓展玉料的种类,有水晶、玛瑙、玉髓、角闪石、透闪石、阳起石、蛇纹石、绿帘纹石等,除了角闪石来自和阗之外,其余的都是就地取材的地方玉材。
直到找到了更为绚丽晶莹的和阗玉,才逐渐地以之取代了彩石玉器,随之中国玉器的发展才逐步进入成熟阶段。
杨伯达先生在《中国古代玉器发展历程》一文中,把我国玉器的发展分为六个时期,即孕育期(新石器时代)、成长期(夏商周)、嬗变期(春秋战国)、发展期(秦汉魏晋南北朝)、繁荣期(隋唐五代宋辽金)以及鼎盛期(元明清)。
中国工艺品艺术,有许多由鼎盛走向衰微,唯独玉器的发展越来越繁荣。
玉器最早出现于七八千年之前,远古玉器的盛期及高点应在距今六千年至五千年的红山文化与良渚文化时期,而玉器时代则大约在距今五千年至三千五百年之间,张光直先生认为,玉器时代在中国正好代表从石器到青铜器的转变。
图5-1-5古代玉器
距今约五千五百年至四千年,北起内蒙古赤峰市,经辽西、辽南、山东、江苏、浙江,南迄广东曲江,构成了一条弧形玉器带,是当时玉器工艺最为发达的地区,其中尤以雄浑质朴的红山文化玉器和秀美精丽的良渚文化玉器为杰出代表。
红山,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史前遗址分布在山前和山后,尤其红山后集中分布着新石器时代的遗存,因而将这种类型的考古文化称为红山文化。
红山文化距今约五千五百年至五千年,玉器是红山文化最突出的标志和重要的组成部分。
红山文化出土的玉器品种有玉勾龙、玉兽头玦等,与之前的兴隆洼文化、查海文化相比已丰富了许多。
此时正圆、正方的玉器较少,多为不合规则的方形圆角或椭圆斜切口形,二圆孔或三圆孔器。
禽兽等玉雕多取意似,不求形准,进行简化变形处理,颇具艺术感染力,如玉勾龙即以猪首(亦不排除为马头)与蛇首组成,其系采集所得,不可确知其功能,仅从器形、尺寸、重量、孔位来判断,应是红山文化某部落集团的祭祀之物。
良渚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长江下游地区的一种考古文化类型,其年代约在距今五千二百年至四千年之间,它的分布主要以太湖为中心。
良渚文化出土的玉器甚多,已达数千件,器形多姿多彩,计有璧、琮、环、璜等,其几何玉器涵盖直方、圜曲、圜方结合三种基本构成,奠定了后世几何形体玉器发展的基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