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古世仓,吴小美.论老舍“幽默”
的主客体统一性.文艺研究,2005(11).
吴小美,李向辉.老舍的生死观.文学评论,2006(5).
张斌.老舍文化视野中的市民世界及其精神内涵.齐鲁学刊,2007(4).
谢昭新.在“传统”
与“现代”
之间的徘徊——论老舍小说的理想爱情叙事.文学评论,2008(1).
吴效刚.老舍的自由心态与其小说的人本思想.江苏社会科学,2009(4).
拓展练习
1.运用各种方法、从各种角度深入研究《骆驼祥子》的成果不断出现。
赵园从“城市与人”
的角度,认为老舍是“北京市民社会的表现者与批判者”
[1];蓝棣之运用精神分析学对《骆驼祥子》作“症候”
分析,指出《骆驼祥子》的“心理原型”
是“一个年轻的无产阶级男子,在资产阶级老女子的**和腐蚀下,在德、智、体、美几方面全面堕落的故事”
[2];王润华通过《骆驼祥子》与《黑暗的心》的比较,指出小说主题意义结构是“城市,现代文明大城市才是英雄人类的敌人。
祥子与虎妞,不管如何强健,最后身心都被毁灭了”
,从而“也突破了只有关心中国社会问题的狭窄的小说领域”
[3]。
《骆驼祥子》蕴涵的文化资源、精神资源与艺术资源被不断挖掘,对此要有充分的了解与认识。
2.老舍在他的《谈幽默》(1936年8月16日《宇宙风》第23期)中明确说过:“不管别的,只管逗笑”
,“是滑稽”
,是“闹戏”
;“假若幽默也可以分等的话,这是最下级的幽默”
,因为它“只为逗笑,而忽略了——或根本缺乏——那‘笑的哲人’的态度”
。
你如何理解这段话,试就具体作品加以分析。
3.在中国现当代作家中,老舍的小说被改编成戏剧、电影、电视剧之多是首屈一指的,几乎无人能比。
有别人替他改编的,如他的小说《骆驼祥子》被改编成话剧、评剧、电影、戏曲等,《四世同堂》《鼓书艺人》被改编成电视连续剧,小说《月牙儿》《二马》《赵子曰》《老张的哲学》《离婚》《阳光》被改编为电影,其最后的绝唱《正红旗下》也被李龙云改编成话剧;也有他自己改编的,像短篇小说《马裤先生》被他改编成独幕剧《火车上的威风》,1935年9月发表的《断魂枪》被他改编成三幕四场话剧《五虎断魂枪》,长篇小说《鼓书艺人》被他改写成话剧《方珍珠》等。
所有这一切都说明:他的小说中有戏剧性的因子,适合于改编,并因此得到编剧、导演的青睐。
你能说出老舍小说中的戏剧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吗?(提示:情节的单纯与集中、故事的传奇色彩、通过冲突来刻画人物、善写人物对话等)
4.老舍小说“京味”
这一独特的艺术风格,不仅包括作家那份对北京独有的感情色彩的表露,也包括作家对北京特有的地方风韵、特有的传神的“京味”
语言、特具的人文景观的展示,以及展示中由浅及深所显现出的文化趣味。
试结合具体作品论述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