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眼中的小通讯员,也不仅仅是一般的介绍人物,而是通过“我”
对小通讯员的接触方式和感想,读者可以联想到小说虚写的那个新媳妇与小通讯员初次接触的场面以及新媳妇对他的感想,有了这种借代作用,才会有新媳妇一出场时“笑个不停”
的暗示。
通过这样的叙事方式来表达小通讯员与新媳妇之间的感情交流,显得含蓄优美,令人回味。
陈思和主编:《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68~72页,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8.《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是王蒙的成名作与代表作,是王蒙创作、思想、价值指向的“原点”
。
因之,真正读懂了《年轻人》,也就读懂了王蒙。
王蒙通过林震与刘世吾的形象塑造,写出了两种价值指向。
一种以林震为代表。
一方面,他否定了林震将生活理想化;另一方面,却在小说的字里行间对林震对理想境界的追求精神,对林震后来明知其努力的艰难、无望,却仍然要顽强地追求下去的精神,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与赞扬,并通过这种肯定与赞扬,构成了对林震必然地要成为刘世吾的人生轨迹的拒绝,构成了对社会现实生存法则必然要消耗个体生命的拒绝。
另一种价值指向以刘世吾为代表。
一方面,他看到、认可了刘世吾现实存在的深刻性、合理性,甚至对刘世吾对社会、人生的深刻的洞察力及相应的人生态度,有着某种程度的赞赏,这些都是林震所不可企及的。
一方面,他对刘世吾在“可怕的冷漠”
中丧失了生命的活力,丧失了对现实锐意进取的批判精神,对刘世吾对现实生存法则的完全认同,对刘世吾对个体生命被社会现实生存法则所消磨的认同,又是予以否定的。
而这种活力与批判精神,这种对个体生命被社会现实生存法则所消损的拒绝,又是体现在林震身上的。
如此,在对林震、刘世吾各自的双重的肯定与否定的缠绕中,在看到林震、刘世吾在价值指向上事实上的一分为二而又希望在价值追求中将二人合二为一中,王蒙表现了自己所认可、倡导的个体人生的价值指向,那就是王蒙借刘世吾的口所说出的“经验要丰富,但心要单纯”
。
所谓“经验要丰富”
,就是要对社会、人生具有深刻的洞察力与相应的现实的应对能力。
所谓“心要单纯”
,就是要保持生命的纯真、鲜活,保持对人生的热爱之心、进取之心。
傅书华:《个体人生与社会政治的亲密拥抱——论王蒙小说中个体人生的价值指向》,载《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2)。
泛读作品
邓友梅:《在悬崖上》
陆文夫:《小巷深处》
陈翔鹤:《广陵散》
康濯:《水滴石穿》
李国文:《改选》
评论文献索引
傅书华.打捞十七年小说中的个体生命“碎片”
.文学评论,2002(5).
李遇春.茹志鹃五六十年代小说创作的心理动因分析.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1).
李建军.再论《百合花》——关于《红楼梦》对茹志鹃写作的影响.文学评论,2009(4).
刘绍信.“共名”
时代婚外恋情的范本——《在悬崖上》重读.北方论坛,2002(4).
洪子诚.“外来者”
的故事:原型的延续与变异.海南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7(3).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