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第三节林语堂
banner"
>
内容提要
五四运动时期,作为“语丝派”
主将之一的林语堂,其散文浮躁凌厉,热烈明快,文明批评与社会批评并重,有较强的战斗性。
大革命失败后,他先后创办了《论语》半月刊、《人间世》《宇宙风》等刊物,对晚明公安竟陵派的“性灵”
论格外推崇,大力宣扬以幽默、闲适、性灵为主调的文学主张,倡导“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
的小品文创作。
从“语丝”
分化出来后,林语堂已失当年“叛徒”
的辛辣与火气,多以“隐士”
的姿态与现实拉开距离,取材广博驳杂,文风飘逸空灵,语言幽默文雅,其作品读来如良朋旧话、小憩谈天,被誉为“娓语体”
。
继周作人之后,林语堂成为三十年代以“论语派”
为核心的闲适散文创作的一代宗师,但其“不介入”
的态度却遭到以鲁迅为代表的“斗士”
派的激烈批评。
教学建议
1.阅读评论摘要1、2、3,把握林语堂小品文理论的主要内容。
2.细读《秋天的况味》,结合评论摘要4、5,分析林语堂散文的艺术风格。
3.对拓展练习2展开讨论。
精读作品
林语堂:《秋天的况味》《忆狗肉将军》《论小品文笔调》
评论摘要
1.从“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
的内涵来看,它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以自我为中心”
,这是对创作主体“自我”
的要求,即“我”
对“自我”
的要求。
散文本是抒写自我情感的文体,这里用“中心”
予以强调,就有它的特指性和特定含义,那就是相对“社会”
而言,这样就把散文中的“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