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梁三老汉虽然不属于正面英雄形象之列,但却具有巨大的社会意义和特有的艺术价值。
作品对土改后农村阶级斗争和生活面貌揭示的广度和深度,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这个形象的完成……由于这一形象凝聚了作家丰富的农村生活经验,熔铸了作家的幽默和谐趣,表现了作家对农民的深切理解和诚挚感情,因而它不仅深刻,而且浑厚,不仅丰满,而且坚实,成为全书中一个最有深度的、概括了相当深广的社会历史内容的人物。
而从艺术上来说,梁三老汉也正是第一部中充分地完成了的、具有完整独立意义的形象。
严家炎:《谈〈创业史〉中梁三老汉的形象》,载《文学评论》,1961(3)。
2.《创业史》以狭隘的阶级分析理论配置各式人物。
这种理论之所以狭隘,在于它是以简单、机械的经济决定论为前提的。
而政治理论的局限引进文学创作中,就更使这种局限性趋于严重。
虽然柳青也写出了各阶级、阶层人物政治面貌的多样性、差别性,但尺度的单一决定了对象的单一,《创业史》中的人物始终没有脱离“左中右”
的三分法和“主导倾向”
与“非主导倾向”
的二分法。
以阶级分析配置人物为起点,把人物之间矛盾线索的安排建立在阶级矛盾、阶层矛盾的哲学基础上,使作品的情节展开,从根本上失去了偶然性和独特性。
一切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
惨淡经营的多样化和差别化,并未脱离文学形式对政治运动直接模拟的藩篱,根本上还是人物性格的单一化。
宋炳辉:《“柳青现象”
的启示——重评长篇小说〈创业史〉》,载《上海文论》,1988(4)。
3.严家炎有关梁三老汉和梁生宝形象艺术成就的有关看法之所以引起强烈的反应,实际上并不仅仅限于有关艺术形象的具体评价问题。
周天认为并不能孤立地、简单地比较梁生宝和梁三老汉形象塑造的高下。
有关梁生宝的形象的塑造必须放到作品的整个艺术构思上来看。
“而严家炎的文章,因为没有接触到构思问题,文章的客观效果便是相当漠视这些成就,而且也因此造成了批评不能击中要害的状况。
因而,文章存在的弱点也容易引导人们离开问题的实质。”
[2]《创业史》只有通过梁生宝这一形象才能真正表现作品的主题。
梁三老汉与郭振山等人,在思想意识上没有脱离封建农民的范围,他们没有形成社会主义新农民的真正自觉。
在某种意义上,梁三老汉、高增福、郭振山与富裕中农郭世富、富农姚士杰并没有本质的不同,甚至与土改中被镇压的杨大剥皮、吕二细鬼都没有什么真正的区别。
高增福是想发家因运气不好而发家不成,梁三老汉的梦想是做“三合头瓦房院的长者”
,郭振山的“五年计划”
是赶上富裕中农郭世富,因此,虽然他们现在还处在贫农或中农的地位,但在思想意识上与地主富农并没有本质的区别,都没有超出封建剥削的思想意识。
因此,梁生宝指出,不管梁三老汉他愿意不愿意,走“自发”
的道路就是想变成财东去剥削穷人。
尽管梁三老汉的形象在艺术上比梁生宝形象更成功更出色,但我们仍可以说,梁生宝的形象是《创业史》最大的成就,才真正体现了《创业史》的艺术构思。
也只有通过梁生宝的形象,才能真正表现《创业史》的主题。
这个形象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创业史》的成败。
塑造社会主义新人的形象,比塑造其他人物具有更大的难度,一些新人的优秀品质和精神在生活中往往还只是以一种萌芽状态潜存于人物身上,必须依靠作家敏锐的表现。
梁生宝占有如此重要的位置,是因为他是一个全新的形象。
解放的意义对于多数农民来说,只意味着自己的解放,自己可以从地主那里分到土地,还可以在诉苦会上诉说自己的故事,可以从自己的故事出发对地主算账。
而梁生宝已经不是为自己追求富裕的道路,而是为广大农民追求富裕的道路,这就是他回答梁三老汉劝他退党时的那句话:“你那是个没出息的说法”
的含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