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天中文网

第二 以悲悼散文为主体的老一代作家的散文创作(第3页)

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杨绛的散文不仅淡雅、睿智,而且幽默诙谐,妙趣横生,且不乏老吏断狱般的老辣,其论辩性散文如同检察官读诉状,以事实为据,滴水不漏,一掴一掌血。

另外,杨绛还将魔幻小说笔法引入散文,写梦游,写幻觉,虚实相生,平淡之外又现神奇。

其“魔幻散文”

在当今散文中独树一帜。

杨绛是烤着生命之火为文,她既烤着自己的生命之火,亦烤着钱锺书的生命之火,还烤着爱女钱瑗的生命之火,用“我们仨”

的生命之火烤出的散文极品,自然具有不同寻常艺术价值和珍贵的史料价值。

牛运清:《杨绛的散文艺术》,载《文史哲》,2004(4)。

6.和梅志、韦君宜等一样,杨绛这类散文(指写于90年代的以50年代初到70年代初的各项政治运动为背景的回忆散文,如按发生的时间先后为序有《控诉大会》《第一次观礼》《第一次下乡》《丙午丁未年纪事》《干校六记》等)面对的是两个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语境的压力,即50年代以来的历次政治运动和80至90年代这两个语境的制约,第二个语境相对第一个语境隔着二三十年的时间差,其中有的成分改变了而有的成分并未改变,或者说有的成分消失了而有的成分只是改变了存在的方式,由公开而变得隐蔽,这就迫使写作者们不得不在两个语境的综合比较中权衡利弊作出选择,迫使她认真思量说什么和怎么说。

杨绛选择反讽作为自己散文写作的基本修辞方式,既是时间的积累沉淀对她的话语启示,也是她对自己文化素质审美心智优长的一种发挥……从根本上说,反讽修辞是在语境压力下通过调整语言而实现的一种机智的审美置换,一种语言的和生存的智慧。

杨绛为自己这一组散文找到了一个贴切和便利的视角:“陪斗者”

“陪斗者”

既是当时绝大多数知识分子的一种现实的政治身份,又是杨绛作为叙述人的一种观察和言说的角度。

……杨绛把“陪斗者”

身份置换为一种修辞学上的观察、体悟和言说的视角,就能够使自己稍稍拉开一些距离,保持一种伸展自如张弛有度的话语优势。

因为作为一种言说视角的“陪斗者”

,是既在其中又在其外,既是主观的又是客观的,既保持了主观介入的热情又保持了客观上的冷静清醒。

这样的视角在行文的语调上,便是一种经过时间锤炼和淘洗的从容和隽永。

她那反讽的语言的刺,便深埋在这样的语调里。

刘思谦:《反命名和戏谑式命名——杨绛散文的反讽修辞》,载《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

7.杨绛新时期创作最突出的特点是在回顾往事时的豁达和宁静。

这一点在她记述文革时期“干校”

生活的散文作品《干校六记》中体现得最为充分。

与一般经历过这段痛苦生活着的“伤痕式”

记述不同,作品虽然所写的也是惨痛的生活经历,其中融杂着难言的辛酸和苦涩,但作品却并未将之渲染,而是尽量将它平淡化,力避感情的外露和宣泄,为此,作品甚至有意回避了对悲惨场面的直接再现。

……深深的文字底下,所有的悲痛和愤怒都被压抑,却透出一种通达和平和,蕴涵着作者对人生悲剧的彻悟与淡然。

当然,杨绛的淡然不是畏惧,不是逃避,而是建立在充分的自我信心之上,其中既表现出胜利者对于卑劣者的鄙视和讥笑,也表现出高傲者对于卑微者的俯察和嘲讽——这,构成了新时期杨绛创作的第二个特点。

贺仲明:《智者的写作——杨绛文化心态论》,载《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6)。

泛读作品

杨绛:《隐身衣》

巴金:《怀念胡风》

评论文献索引

张放.关于《随想录》评价的思考.文学自由谈,1988(6).

陈丹晨.对张放对巴金的批评的批评.文艺报,1989-02-11.

范伦.关于《随想录》的反批评.文学自由谈,1989(2).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农门娇妻:家养暖夫致富记怪物乐园开局逃荒:拿休书在古代种田养崽厂督有喜之萌宝赖上门掌珠令起源之科技帝国京城第一神捕,你管这叫狗腿子?催妆我成了山海界灵从大周开始穿越成为皇帝:我称霸天下!退休大佬在豪门兴风作浪逆转重生1990穿越成弥勒怎么办名门盛宠:误惹钻石Boss圣龙图腾左道江湖我在末世开商店格兰自然科学院被迫饲养疯批奶狗后,我真香了皇后是只小猫咪我哥是动物之主[快穿]侯门风华:拜见极品恶婆婆穿成年代文男主前妻末世重生之归途